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聚焦第三方支付发展与监管

为杨彪博士《中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研究》序

该书即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巴曙松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从金融市场到金融监管,中国金融业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推动这个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对金融危机的反思,来自于实体经济的新需求,也来自于互联网等新力量的融入,其中,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成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现象之一。

当前,互联网企业在信心满满地强调:金融机构如果不改变,就让我们来改变他们。这些企业所依托的,是网络和技术进步的强大力量。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传统金融行业在加速电子化、互联网化的同时,一些非金融机构尤其互联网机构也开始提供部分金融功能,并形成一种全新的竞合生态系统。在这一大背景下,伴随着电子商务成长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尤其值得特别关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淘宝、腾讯、亚马逊快速影响和改变的同时,支付宝、财付通以及美国的Paypal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对传统银行业的支付业务带来巨大冲击,并悄然重构着金融格局。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高达12.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2%。管中窥豹,互联网业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锋芒初现。

同样需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第三方支付带给我们的这种效率的提升、交易的便利可以持续下去,而不是象有的新机构一样在野蛮生长之后,给经济金融体系带来冲击、风险和隐患?如何在支付领域保持相对公平透明稳健的竞争环境,给市场化的机构以相对宽松且风险可控的生存空间来促进整个支付市场效率的提高?这就不能不涉及到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问题。

实际上,第三方支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确实提出了需要正视的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新课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例如,从理论角度看,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功能对经济体的货币发行和货币创造是否会带来影响,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果有一定影响,那么,现有的体系应当作出何种积极调整,才能适应这种变化?第三方支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和自然垄断等特征;最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也有其自身特征。另外,技术进步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正当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从实践来看,网络故障、网络欺诈、网络赌博等已经多有发生。若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风险隐患也会给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形成实质性障碍。

201091日,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二号令)正式实施。二号令的出台对支付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二号令出台以来,已经有220多家机构相继获得支付业务牌照,行业整体发展更加稳健。当然,在我们给予中国人民银行掌声的同时,也应看到,二号令及其细则作为一个监管政策框架,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细化的空间,需要结合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实践,进行针对性的落实,比如监管指标的设计、备付金的使用等,从时间周期上也有待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或行业周期的检验。

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监管实践的起步为这个领域的探索性研究提供了极其富饶的土壤和强大的需求。不过,总体上看,金融理论界对第三方支付的研究仍相对滞后于实践的需要,从我走访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所了解的情况看,一方面这些市场化的机构总体上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同时发展状况分化十分明显,他们也迫切需要一些理论研究的指导来明确发展的路径以及监管的详细框架;从监管者的角度看,他们也反馈说关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研究更少。

杨彪同志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从事支付结算监管工作,一直密切关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并在博士论文选题时选择了《中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研究》这一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领域。上海是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最集中的地区,为作者的研究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案例。而央行工作的背景,也使作者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思考第三方支付监管这一前沿问题。

作者的这些优势也充分体现在了本书的内容中:既从理论上剖析了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公共品、外部性、垄断和不完全竞争四大“市场失灵”的特征,阐述了对第三方支付实施有效监管的必要性,又立足于第三方支付发展和监管的实际,提出了对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基本原则;既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有效监管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监管机制和监管政策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又在现有监管框架和法规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监管框架和监管指标。此外,作者还详细分析了国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有助于拓展视野、取长补短。

总体来看,这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相信会对第三方支付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关注和研究第三方支付及其相关问题,特别是在支付创新活动方兴未艾,而互联网业和金融行业又加速融合、相互渗透之时,这种专业的分析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为序。

 

 


 

 

支付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十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其业务规模、涉及领域不断扩大;第三方支付与经济金融活动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我国支付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本文在系统剖析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市场失灵”理论,论述了对第三方支付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以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为目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监管经验,从有效监管的基本准则、监管框架以及监管指标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和精心设计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体系,围绕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针对不同类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其创新产品带来的认知滞后和风险边界判断困难,应以原则性监管为基础,差异性监管为手段,及时、动态调整为策略,以求达到维持市场稳定和平衡各方利益的有效监管目标;(2)构建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有效监管框架需要多维度、综合性地考虑组织架构、监管内容、监管环节、监管方式、监管措施、监管手段等因素;(3)现阶段第三方支付的有效监管应尽快建立起以客户备付金安全为核心,涉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流动性、偿付能力、收益能力、交易安全、损失弥补等多方面内容的衡量、预警、提示性的监测指标体系,并设计了20余种具体监测指标。

与此前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在分析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监管必要性的基础上,采用了从抽象到具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比较、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构建一个完整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体系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按照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思路,紧密围绕相关制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理论,以指导实际监管工作为目标,从基本准则、总体框架和监管指标等多个方面,首次综合性、系统性地分析和阐述了适用于我国的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

2)在深入分析、把握第三方支付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失灵”理论,剖析了第三方支付“市场失灵”的四大来源:公共品、外部性、垄断和不完全竞争,并以外部性为例,详细阐述了对第三方支付实施有效监管的必要性。

3)详细回顾了第三方支付产生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各类业务模式、未来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风险点,深入比较了国外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基本模式与有益经验。本文结合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就实施有效监管进行深入剖析,明确提出了有效监管的监管理念,并对有效监管的监管强度、监管重心和监管目标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层面提出了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可行条件和实现条件。

4)初步构建了我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基本准则、总体框架和基本机制。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基本准则。本文所设计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框架适应国情,立足于现阶段第三方支付产业监管的实际情况,对建立和优化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提出并分析了以中央银行法定监管为主,商业银行协作监督为辅,外部监督和内部自律相结合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框架。本文按照规范与发展并重的监管目标,对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原则、监管模式、重点环节以及监管手段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5)针对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的现实和重点,本文围绕客户备付金这一核心问题,设计了适合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存管模式,并根据设计的备付金存管模式,构建了一套务实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该指标体系包括反映第三方支付机构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质量、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的一系列指标。该指标体系有利于反映第三方支付机构运营状况,也便于监管机构监控其日常运营风险,从而实现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定量化监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支付机构评级方法,为监管机构推行分类监管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监管准则;监管框架;监管指标

 

 

杨彪:中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研究

 

 

 

 

 

 

 

 


 

作者简介

杨彪

1964年生,浙江绍兴人,管理学博士,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金融监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2005-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公共关系与事务学院学习并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009-2012年,在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师从巴曙松研究员,专门从事第三方支付监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支付结算处处长。

杨彪博士长期工作在金融监管一线,对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支付行业有效监管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杨彪博士在《中国金融》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政府等组织的多项第三方支付重点课题研究,其中作为主要参与者的《促进与规范上海市第三方支付产业跨越式发展》项目荣获2011年度上海市政府颁发的金融创新推进奖。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