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巴曙松做客第十七期华中大校友大讲坛
通讯员:袁梦茜
5月18日下午,第十七期华中大校友大讲坛在动力楼402室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校友以“从我认识的优秀校友看华中大精神”为题发表演讲。校长、校友总会会长李培根出席本次讲坛,并为巴曙松校友颁发了“华中大校友大讲坛”演讲纪念证书及奖杯。
巴曙松校友是我校1991届本科、1994届研究生。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我校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巴曙松宣读了多位校友专门应邀为此次讲座写给华中大学子的短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脚踏实地、遇挫不怠、有所追求”等寄语体现了在各个领域活跃的优秀校友们对华中大精神的理解。
巴曙松的演讲围绕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展开,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和研究阅历阐释了对校训中四个词语的解读和感悟。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巴曙松指出,“明德”二字并不空洞,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得益于校园的道德教育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引用一个统计调查的结果“毕业十年后发展最好的学生往往不是在校时学习成绩最好的,也不是跑步最快的、不是钢琴弹得最好的,而是那些具有公认美德的学生,例如坚韧、诚实、宽容、乐观”,他认为一个有踏实、坚韧、勤奋、宽容、积极等品质的人更有机会获得成功。
巴曙松谈到,在汶川地震之后,他和多位热心的华中大校友们主动发起为灾区同胞的募捐活动,并在四川、贵州等地援建以母校命名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希望小学”,感恩母校,回馈社会。他提到,华中大学子要发扬执着和坚持的精神,他借用柳传志“大鸡”和“小鸡”理论中的名言,“在同代人中只有使自己变成鸵鸟才能从小鸡中脱颖而出,小鸡才会心服”,表达了他对华中大学子的希冀,要通过不懈地加倍努力才能突显优势。
“厚学”,意为崇尚知识,学问渊博。巴曙松建议,大学期间要珍惜时间多读书,阅读要有深度和广度。他认为,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积淀的知识量和文化底蕴基本奠定了未来发展的高度,学习跨领域的知识有利于抓住新的机会。
巴曙松回忆大学期间当学生干部的经历是一个演练和“试错”的过程,学会如何设定目标、组织协调、执行监督,从担任广播台台长、动力系分团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长等学生干部的经历中学到了管理的一些基本技巧。巴曙松称自己是一个的“电影迷”,这一爱好也与在华中科大就读时常常在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密切相关,他说自己带有典型的工科一板一眼的思维色彩,坚持做到每周看一部电影。他认为不论是搞科研还是做管理,都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发展方向,又要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把当下的事情办好。
“求是”和“创新”,意为追求真理,发现规律;与时俱进,追求创新。巴曙松指出,不论是在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发展,都要有所坚持,做事要有底线。大学生在探寻知识时,既要扎实专业基本功,又要给知识学习留有弹性,持有开放态度,与时俱进。
在互动提问环节,巴曙松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耐心地一一给予回答。他指出,在现代的所谓“陌生化社会”中,人们很难有机会长时期了解一个人,而往往会根据对一个人的“短期印象”贴上“标签”、作出评价,因此对过于踏实和朴实的华中科大校友来说,掌握适时适度地推介自己的技巧是有必要的。他提到读书重在阅读体验的过程,一本书是否有价值需要阅读的人去判断。“40岁之前不要怕,40岁之后不要悔。”巴曙松鼓励年轻人要大胆去闯,要多付诸行动,把握现在能把握的事情。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刚、院长黄树红、副院长周铭,大学生发展中心章劲元等。
据悉,本次活动由校友总会秘书处主办,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校友工作及对外联络办公室和校友工作志愿者团队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