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r.cn/china/gdgg/201103/t20110310_507775978.html
中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金融危机的风波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的决策受到不少诟病,但它对于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最新的说法还是受到了普遍关注。
有海外媒体报道称,惠誉认为,由于创纪录的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飙升,中国在2013年中期以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概率高达60%。这份担心的根据是否可靠?中国的银行业是否应得到警示?
今日观察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巴曙松。对话记者:王娴。
记者:今天看到很多地方都转载了这么一条来自海外媒体的消息,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认为中国在2013年之前很有可能爆发一个银行业的危机,它也讲到它的主要根据是信贷扩张和资本价格飙升的问题,不知道您怎么看这种评价和它的根据呢?
巴曙松:实际上尽管说像惠誉这样的评级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里面评级的表现欠佳,大家一直持批评的态度,但是我想它提出来这样一些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警示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从它分析的逻辑来看,它对于中国特有的这些金融结构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发展的特定阶段,以及中国银行业的一些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可能还缺乏一定的了解。
就像你刚才说的惠誉认为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两个主要的逻辑,一个就是信贷投放超过15%的增长,第二个比如说资产主要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超过5%,它认为就会有系统性的风险。实际上像在中国这样一个银行融资占主导的国家,和欧美这样的直接融资非常发达的市场来比,显然信贷增长超过15%,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是经常见到的一个增长速度,我们通常的信贷增长速度大概就是在GDP的增长速度加上物价可能再稍微多一两个点这样一个水平,如果经济在9-10%左右的增长,考虑到物价,15%就很容易达到了。再一个房地产价格上涨5%,我们要看它的基数,看房地产泡沫的范围是局部还是全局,看房地产与金融业相互融合的成都,而不能仅仅只是看它的幅度,还需要看整个城市化进展的阶段,中国还正在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加速期,欧美这些国家城市化已经充分的完成了这个阶段,来这样做对比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同时目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主要还是集中在少数一线城市,金融业介入房地产的程度还十分有限,所以要考虑特定的金融结构以及城市化经济发展的阶段。
记者:像您刚才所说的可能惠誉对中国的这种评价所利用的这样的逻辑不一定太符合中国现在的情况,那么您也讲到它可能对于中国当前的形势是有一定警示作用的,这个体现主要在哪里?
巴曙松:值得关注的就是房地产贷款,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我们确实要继续风险防范,进行清理。实际上现在我们的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已经做了全面的梳理,例如目前正在清理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原则上要求其本金和利息能够覆盖贷款的100%或者120%,否则就会视为不良贷款,这个已经有非常清晰的清理的结果,但是我们觉得还应该继续的进行清理。再一个,信贷持续高增长以及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容易产生系统性压力,尽管它的对中国的判断可能出现失误,但是这些趋势,这些基于全球的数据,趋势性的、经验性的判断值得我们警惕。我们不应该过分的支持信贷投放的高速的增长,应该多元化的融资,让它增长的更均衡,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应该合理的引导,应该合理的调控引导它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包括商业银行金融体系不应该跟房地产市场有过于紧密,过大比重的投放,这些都是从它的报告里,我觉得我们应该汲取警示的。
记者:但是我们今天也看到,有媒体已经报道说,2月份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了5000亿元,应该说体现了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逐步的调整,取得一定的效果。
巴曙松:从近三年的情况看,2009年的增幅差不多超过30%,2010年的时候增幅在19.7%,到了今年我们控制的目标就是回到16%。从月度来看回落的幅度更明显,他所指出的一些趋势性的警示领域值得我们关注,所以这种适当的警示对于推动我们相应的风险管理和金融改革是有积极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