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1年9月29日

 

■ 笔者是小说门外汉,数十年来读过的小说真是屈指可数,对伊恩.佛琳明(19081964)的007占士邦(维基网译为债券),喜欢电影多于原著;由于电影,却引起笔者翻看原著的兴趣,《铁金刚勇破间谍网》(From Russia with Love)是其一,读之竟有意外收获,书中有关苏联反间谍组织SMERSH的罗莎上校试图以河豚毒汁毒死占士邦一事,已被笔者写于〈西班牙游食琐记〉(天地《好食.好食》)中。

 

 

近来金融市场山雨已至,一场不见血的货币贬值战已悄然展开,货币相对汇价升降无定,惟总体而言,数种欧美主要货币的购买力均处于长期下降轨迹。货币 “愈来愈不值钱”的情况,其实自古已然,只是于今犹烈而已。笔者依稀记起《间谍网》中那位成全占士邦、本人却死于敌人枪下的英国军情六处土耳其伊斯坦堡站站长库林贝(D. Kerim Bey)有关纸币的一席话, “翻箱倒囊”找出一查,果见这段说时似漫不经心,但意思精辟深刻犹胜象牙塔学者或华尔街炒家的分析。

 

 

占士邦被派往伊斯坦堡 “救美”(暗恋占士邦带同机密有意叛变的苏联女间谍),需要 “零用钱”,库林打开抽屉,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些绿色的纸币,他对占士邦说: “这里是一千土耳其镑(Turkish Pound;现在称Liras),它们的真正价值——黑市价——大约是二十土镑兑一英镑,官方汇价是七土镑兑一英镑;用完时请让我知道,你要多少我便给多少。这笔账待这场游戏落幕后我们慢慢计算吧。反正这些纸币是垃圾(muck)!自从历史上第一位百万富翁克罗伊斯(Croesus)发明金币之后,货币(money)便不断贬值——硬币(coin)铸像的身份和其价值亦不断下降,它们最初是天神(gods),接着是皇帝、总统……,现在已没有‘公仔’(人像)。”库林把信封递给占士邦,轻蔑地说: “你看看这些货色,现在全是纸张印出来的(纸币),上面的图案是政府大厦,由出纳员签名!”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道尽从金币到纸币的货币购买力 “退化史”。

 

 

有点出人意表的是,《间谍网》成书于1957年(电影于1964拍成),其时已走出二战的阴影,凯恩斯先使未来钱的财政政策在美国生根茁长,经济步上蓬勃繁盛之途,而 “战胜国”主宰世界经济地位未受挑战,英镑美金仍是抢手通货而通货膨胀尚未肆虐。佛琳明假借库林之口的这番不信任纸币的话,究竟有什么深意,有待学者研究。

 

 

应该稍作说明的是,克罗伊斯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46年,为西小亚细亚古国利底亚(Lydia)的末代皇帝;利底亚以富饶多金而人民生活以奢侈豪华名于世;克罗伊斯善于敛财,富创意,以从冲积河谷中淘取的天然合金(electrum)铸成 “(假)金币”(曾于大英博物馆见之)以取代先帝的银币。利底亚后为波斯所灭,克罗伊斯成波斯皇廷阶下囚并协助波斯铸造真正金币。

 

 

 ■ 为市场经济 “释义”,可以写成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亦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解释。一句话,市场经济等于所有有价的东西(有形的和无形的),其价格(价值是完全另一回事)由市场决定(成交价便是市价),而组成市场的是以法人和个人形式存在的买卖双方;为了保证市场在公平原则下顺畅运作、不致出现垄断和把欺诈消费者活动减至最低,政府的适度干预(比如制定种种交易法则及监管制度)是无可避免的(亦可说是 “必要之恶”)。非常明显,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供求松紧与价格高下成正比。

 

 

明白了这点浅显的道理,对于名作家如读者应该不陌生的米高.刘易斯(Michael Lewis)短短一篇四千字的文章能获四、五十万港元稿费,便不必啧啧称奇,这类名作家的稿酬这么高,当然不是报社的 “特别关照”,而是他们的作品 “叫好叫座”,而那正是招徕广告以至 “销纸”的保证。

 

 

也许读者对刘易斯这位当今大红大紫的作者有点认识,以笔者多年来评介了不少他的著作 “不遗余力”,比如去年八月间便一连四天介绍他缕述 “金融海啸”来龙去脉的《空手道高手》(The Big Short)……,而早于二十多年前便在《信报月刊》详介其处女作《车大炮》(Liar's Poker;收台北远景《闲读闲笔》)。

 

 

刘易斯数年前为于去年底停刊、以评论财经事务为主的综合性杂志《组合投资》(Portfolio)的特约撰述(不能为同类性质的刊物撰稿),每年供稿二篇,每篇四千字,年稿酬十万元(美元.下同);他现在为《名利场》(Vanity Fair)特约撰述,九月中旬英国《观察家》周报估计 “最保守每篇文章稿酬六万”。不论每文五万或六万,对煮字疗饥的文人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即的 “天文数字”;不过,在竞争剧烈的市场成名,绝非全凭运气而是要付出重大代价,作者除了必须思路清晰文笔流畅选材符合市场需求之外,还得投入大量时间搜集未见诸传媒的资料、作广泛旅行以 “亲历其境”及与 “文主”面对面倾谈,成本不菲,确是全职工作,如果撰一文要花三数月时间,这样的报酬虽甚可观却并不算高得离谱了。当然,作者在这方面 “投资”的收获,很多时不仅仅限于一、二篇报刊的文章,以刘易斯为例,他快将出版(103日发行)的《回旋镖——在新第三世界旅行》(Boomerang: Travels in the New Third World)便是从刊于《名利场》一篇 “四千字文”衍成;所谓 “新第三世界”,是指受 “金融海啸”袭击经济受重创举国为债务所困所愁的冰岛、希腊和爱尔兰的总称。看报上的评介,这又是刘易斯这位 “说故事奇才”(rare storyteller's ability)另一本受市场欢迎度堪比《空手道高手》的书。

 

 

可是,在电子书兴起且渐渐衍成读书潮流的现在,有大量 “粉丝”的作者与电子出版商合作,金钱报酬可能更丰厚;目前两大电子书商Byliner OriginalsAtavist均与他们的特约作者对分所得,比如每文或每书售二元(一元九角九仙至二元九角),出版商与作者各得一元(这只是 “毛利”,因为书商有不少资本性、行政及推广费开支,作者则有上述提及的 “成本”),以刘易斯的书动辄销五十万册计算,一篇电子版文章赚二、三十万,是等闲事。

 

 

这种市场变化,令作家以自己的品牌勇闯电子书市场,因为诱因甚大而必将蔚然成风尚(大丰收后再印刷出版,卖多少赚多少,已不大计较),对于作者和电子出版商,这当然是一场冒险(世上并无没有风险即 “一定赚”的营生!),由于成功收获极丰,因此是值得一冒的风险,只是如此一来,印刷媒体面对的困难更加严峻,以其一方面必须重金聘请名作者 “独家”撰稿,令开支剧增;一方面则不能提高售价,因为这样做必会驱赶更多读者弃印刷媒体独购电子书、文。在这种情形下,印刷媒体的唯一开源是增加广告收益,但如今广告 “儎体”增加的速度(尤其是数以百计的电视频道和数以千计的网站)远在广告开支增幅之上,那意味广告市场竞争白热化,增加广告收益的目的,除非 “广告饼”愈来愈大,不然不易达致。

 

 

文章有价,皆因市场需求殷切之故。迄今为止,作者与印刷媒介互相依存,各得其所,荣辱而非盈亏与共,因为作者只收稿酬而与媒体的赚蚀无涉,但这种关系正在蜕变,当然,这是 “技术”之变,市场经济原理不变。非常明显,这种变化也许可视为对作者较有利的 “进化”,因为作者的心血如果为受众接受,由于免去了传媒的 “中间剥削”,必可获得较佳回报!

 

 

(林行止  文)

,转自信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