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管理为切入点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为王贵亚先生《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作序,该书尚未出版

 

王贵亚先生为中国建设银行投资理财总监兼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都不可避免地对中国金融体系形成挑战,但是,在两次危机中,中国银行业的表现迥异,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就是中国的银行体系在重组改革和上市之后,开始在内部建立了更为市场化的、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机制。

 

   金融危机酝酿、扩散的过程,通常也伴随着金融监管体系改进、以及金融机构重组的过程。从国际角度看,金融危机直接催生了主要发达国家推出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方案,巴塞尔资本协议三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监管新框架,在G20首尔峰会上,与会各国元首确认接受巴塞尔资本协议三的新框架,以通过这一新协议的实施,来针对性地弥补金融体系中的不足与缺陷,巴塞尔资本协议三的实施在金融机构层面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以为也主要就是建立镶嵌到整个业务流程中的资本约束机制。

 

   而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实际进展看,如果说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之后,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的话,实际上在经济资本约束以及经济增加值等方面,还只能说处于十分初步的水准上。特别是在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一方面,商业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中国经济应对危机,但是,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角度看,在特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还可以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从原来开始注重经济资本约束以及经济增加值等,倒退到主要关注贷款规模等。在宏观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基调逐步回归常态化之后,重新启动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继续推进一度启动的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等,进而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巴塞尔资本协议三,无疑成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现实的课题。

 

   对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风险频出,也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案例,这些一度雄踞全球金融业前茅的欧美金融业,以前常常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学习的对象;在这些以前的学习对象爆发危机甚至倒下后,中国的金融机构就可以发现,这些欧美金融机构原来违背的是十分基础的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很多金融机构的经营失败可以归咎为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失败,特别是缺少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激励约束机制。从金融机构的自身经营管理角度来看,但凡经营资产负债业务都必然要求资本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以投资银行为例来看,此次金融危机中的很多投行从债券市场等其他渠道融取资金增加负债,再将资金投资持有债券增加资产,其经营功能已基本等同于商业银行。但这些投行在事实上不仅没有相应的资本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而且杠杆率普遍高于商业银行和一些综合性银行。资本约束覆盖不足、风险计量不准确、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当特别是激励约束机制的显著不对称,欧美金融危机中部分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的实例表明,这些核心经营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常常成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致命薄弱环节。

 

   在前期金融改革的基础上,参照欧美金融业的经验与教训,以巴塞尔资本协议三为代表的国际新监管框架下,当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上应当进一步走向何方?怎样引入和建立新的经营管理机制?这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特别需要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立足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现实而需要不断摸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本书正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些同时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有意义的答案。具体来说,我认为其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角度融汇了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在经营机制上的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归结为从重视规模和利润的大小向价值创造转变,目前这一转变应当说初露端倪,未来一段实践,这一趋势应当会在内部改革的推进与外部竞争的压力下表现得越来越显著,也可以说代表了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该书从开篇即点出了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并且贯穿全书始终。

 

二是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工具创新角度,将价值理念、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管理等几大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中并做系统全面阐述,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立足于实际银行业务的著作并不多见,因为这既需要对国际先进理念和框架十分熟悉,更需要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十分了解。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阐述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理念、核心考核体系、风险回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以及产品定价和业务决策的模型等。

 

三是对第一线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的经营管理者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目前,介绍海外经营管理以及金融监管的著作不少,但是从事第一线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者更需要的是符合国内商业银行情况的、能够应用于实际经营管理中的理念和方法,基于此建立起来的机制才能在银行内持续运行并发挥真正的作用,也就是可以让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地”。该书既阐述了这些理念和方法的理论含义,还根据国内商业银行的特点对这些方法做了改进和完善,最重要的是书中的案例和阐述的方法以及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都是基于国内商业银行过往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这对国内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可以直接运用的参照。

 

因此,该书无论是理念和方法阐述,还是应用指导和具体案例,都对当前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在重组改制已经完成、亟需完善经营机制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王贵亚先生能够编写出这样一本对商业银行实际经营管理者有参考意义的著作,当然离不开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同时,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拥有几十年基层和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经验,并始终亲身参与着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主要业务领域都有第一线的经营管理经验。   

 

我相信,无论读者是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金融行业的分析师、高校的老师和研究生,都可以从该书中找到新的知识点,并对自身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有益的帮助,进而对中国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的改进起到实际的推动作用,这更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是为序。

                          2011年12月20日凌晨于北京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