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前市场对第1季信贷增量预计值普遍低于3万亿元,我们认為2010年的信贷投放格局实现传统「4、3、2、1」季度格局的概率较大,甚至有可能重现2009年「5、3、1、1」投放格局。以全年新增贷款规模7万亿至8万亿元计算,第1季新增贷款额将达到3万亿元,1月份新增贷款额有可能接近2009年1月份的水平(即达1.6万亿元)。

分析2010年第1季新增信贷额超预期的原因是多方面,这包括2009年下半年在动态微调的名义下进行的信贷视窗指导,抑制和推迟了部分贷款需求,在进入2010年之后集中释放(可能也包括為数不少的2009年下半年的表外资產的併表等),同时不少分支机构可能会期望在银行业以及各个银行的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尽可能佔用更多的贷款规模等因素。从技术层面,大致包括几个方面:

生產力回升 企贷未追上

第一点来自生產需求方面。在经济企稳回升过程中,贷款需求不断上升,然而受宏观政策动态微调影响,2009年下半年商业银行贷款投放速度大幅放缓,使得企业贷款需求被抑制。2009年儘管新增信贷总量超过9万亿元,但是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其中相当比重是发放给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另外受到房地產市场刺激房贷额激增,整个居民户新增信贷额高达2.25万亿元,由此可以推测一般企业贷款新增额并不多。

固定资產投资 进入用款高峰期

2009年下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明显,同时用电量和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均显示实体经济不断转强,此时对应部分新增信贷却未达到正常和合理水平。被抑制的企业贷款需求在2010年第1季将会集中释放。

第二点来自固定资產投资需求方面。截至2009年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达到13.69万亿元,按年增长76.6%,这些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在开工建设的第2年进入用款高峰期,因此国内固定资產投资对信贷资金已经形成巨大的惯性需求。资金的持续投入对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至关重要,如果形成烂尾工程,对宏观经济和银行信贷资產质量都将造成严重的损害。

企业忧调控 提早申贷款

与此同时,各资金需求方已经掌握全年贷款额度的资讯,充分了解到2010年在政策基调从非常状态下的非常增长,需要回归到正常状态下的正常增长的转变,新增贷款额度必然小于2009年。同时,当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调整时,企业往往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得到贷款,生產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在这种情下,用款方為保证自身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自然会提早向银行申请贷款。

第三点是商业银行部分表外贷款转回表内。这是一个特别因素。2009年下半年信贷规模受到调控后,商业银行通过将贷款转让给财务公司、信託公司及发行信贷资產理财產品的方式,消减自身资產负债表贷款资產规模。这些操作方法导致监管机构无法准确掌握金融体系的贷款数量,同时会加大信贷资產风险,因而被监管机构叫停。商业银行表外贷款转回表内也将推高1月份新增贷款的数量。

1月份新增贷款数量过大也可能会引发监管层的关注。不过,从趋势上看,2010年1月份高速的信贷增长并不具有长时期内的可持续性,因此决策者不必採取过于激烈的管制措施。这主要是因為前述一些短期性的因素会随信贷投放的推进而逐步消除,同时一系列的约束条件对2010年的信贷投放会形成日益明显的约束。

因此,从总体上看,应当对当前银行的信贷高速增长持相对宽容的态度,避免银行愈担心信贷会调控、愈加快信贷投放的格局,反而不利于信贷的平稳分佈和增长。

3大因素限制新贷增长

具体的约束条件表现在几个方面:

(1)首先,资本金约束仍将对贷款规模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信贷的高速增长必然大量消耗资本,只有很好解决资本补充渠道的银行才可能获得良好的增长机会。

(2)存款增长的约束和流动性的约束。经过2009年的信贷高速增长,不少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存贷比率已经下降到监管的临界点,吸收存款重新成為不少银行在2010年的工作重点。

(3)2009年带动贷款增长的主要增长点目前正受到决策者的高度关注和监管,这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以及房地產行业。在贷款具体投向方面,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特别是不少政府投融资平台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负债水平。同时,房地產行业正处于调控过程中,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自然相对谨慎,特别是对部分中小房地產企业的开发贷款,已经开始被银行视為是高风险的贷款。

此文发表于1月18日明报财经网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