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编者语:
12月16日晚,“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系列第89期于线上举办,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的创始主任傅晓岚教授带来题为“技术革命浪潮下金融企业的创新战略”的精彩讲座,巴曙松教授在讲座后发表了精彩点评。本文根据巴曙松教授点评实录整理。
欢迎大家参加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第89期,今天的讲座由傅晓岚教授主讲,围绕技术革命浪潮下金融企业的创新战略这个主题。傅晓岚教授是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的创始主任,也是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的教授,担任了很多国际组织的专业顾问,比如联合国技术银行理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首任10人小组成员,也是联合国的SDSN领导委员会的成员。
傅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创新、技术和发展、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经济发展、新兴经济体和欧美的创新等等。傅教授今天讲的题目,集中在金融领域,重点探讨了技术革命浪潮对金融业的创新和影响。听完她的讲座之后,我想简要做几个方面的点评。
第一,以数字化、自动化为主要推动力的技术革命,确实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技术创新的一个主流趋势。大家讨论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政策,用得较多的词是“分化”、“冲突”等等,而数字化浪潮驱动下的技术革命,可以说是在分化的全球化时代中难得的共识之一。当然,全球范围内数字化推动的技术革命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非常分化,我们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目前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万亿美元的只有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6个国家。但是,在这些国家里,数字化推动的技术革命,确实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增长,成为全球经济调整中难得的亮点。从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等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数字经济的独特活力和增长空间,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平均名义增速是5.4%,高于同期全球GDP名义增速3.1个百分点,中国的数字经济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的3.5倍,数字化确实成为动荡的国际环境下非常重要的增长动力之一。
数字化推动技术革命简要来说有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主线。产业数字化就是一系列实体经济和具体产业运用数字工具、融合数字经济来提升效率,比如工业、能源、汽车这些实体产业,结合数字工具,通过应用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来实现数字化转型。特斯拉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是现在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是典型的汽车产业和数字化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同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我们看到,中国几家产量并不很大的强调自己是创新型汽车公司的上市汽车企业,市值已经与主流的国内汽车厂商不相上下,有的甚至更大,这也表明资本市场期待汽车产业积极推动数字化进程。当前市场上对于中国这些新型汽车公司市值的大幅上升有很多争议,比如是不是有泡沫,但是我理解这其实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期待,资本市场希望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积极结合数字化进行技术创新,来重构传统的实体产业。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这一重构,在现有市场格局下,如果还是这几家上市的公司占据主导地位,那么确实可能未来就真的值那么多;但是如果这些现在上市的汽车公司不能承担这一职责,不能主动结合数字化进行技术创新,或者在创新融合的过程中落后了,被淘汰了,那么现在可能估值就偏高了,所以对于估值高低的争议,实际上取决于这些新型汽车公司能否主动推动数字化的技术革命,并且继续在未来与数字化融合之后的汽车产业中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
除了产业数字化之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另一条主线是数字产业化,这具体就是指数字技术的投资本身也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从基础设施(如新基建)到相关的产品投入,都已成为目前经济运行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投资增长的创新趋势。这也是我今天想回应一下傅教授所讲的主题,以数字化驱动的技术革命,确实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下的一个重要创新方向。
第二,金融业在数字化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下,正在迅速重构。金融业目前正全面受到数字化的影响,特别是生活场景和产业活动的全面线上化,为金融业收集整理大量数据、推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的智能手机数量已经达到13亿部,移动APP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带来了巨量的数据积累。根据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2002年互联网上的每秒字节数是100千兆,2007年达到了2000千兆,2020年达到了150700千兆,有着非常高速的增长,数据本身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产。与此同时,商品的网上零售额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电商甚至可以说成为疫情冲击下维持城市正常生活运转的一个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在这个数字化的过程中,移动支付、短视频、直播、网购等模式叠加,带来了很多创新模式,也给金融创新带来了发展空间。在To C端,大量生活场景线上化,比如线上购物、点餐、移动支付、小额理财贷款等,带来了进一步发展支付、汇款、融资服务的基础条件;在To B端,产业业务的线上化、智能化也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数字化。数字技术和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相结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风控的精准度。在数字化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展融合到场景中的场景金融,通过科技金融提高金融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确实成为当前金融业重构中非常重要的趋势。
因此,讨论智能投顾的时候,常常会争议金融科技会不会替代基金经理,从目前的趋势看,金融科技至少不会完全替代基金经理,但是不会运用金融科技工具的基金经理,可能会被擅于运用金融科技技术的基金经理所替代。我们在傅教授刚才的讲义里面看到,数字化、自动化可能在不同的行业以不同的程度替代人类活动,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金融行业会有大量工作会被机器替代,这肯定是一个大的方向。从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在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流程再造和服务升级方面,都会有很多新的替代和方向。目前,在中国金融业的实践中,可以看到许多探索方向,例如打造电商平台,发展直销银行,推动金融子公司合作,发展开放银行等等。这些探索进展各异,但是实际上都是金融机构积极推动的数字化转型探索。
无论具体采取何种数字化方式,总体来看,金融机构都必须在新的环境下找到新的拓展场景,通过切入特定的场景,连接升级各种平台,同时整个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也需要做重大的调整。因为金融业本身就是跟信息流、资金流打交道,本身就有巨大的数据基础,但是原来没有把数据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去收集、处理和应用。而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就需要围绕数据,围绕数字化的技术革命,重构整个组织架构,来推进数据资产的经营,推动数据内部的流转和外部的应用,这也可以应用刚才傅教授讲的能力、制度和激励这种分析框架来把握。
第三,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革命浪潮下的金融创新,更需要监管科技为监管体系赋能。金融业具有外部性等独特性的特征,数字化不仅会在交易层面影响到一笔一笔具体的金融业务,还会从宏观层面对金融体系产生影响。中国金融市场上有大量生动的实例可以体现监管方面的重要性,比如近些年支付行业发展非常有活力,监管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整个监管框架相对清晰,同时又富有弹性,留足市场创新的空间,等到市场发展到了特定的阶段,监管机构就及时把创新探索规范化。总体看,支付行业成为当前支撑中国数字化技术革命的重要基础。与支付行业的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P2P活动的监管一直相对滞后,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管机构,监管框架也并不十分明朗,这样就给市场不规范的行为过大的空间,事后纠错往往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对照起来看,事前设定一个框架清晰的、富有弹性的、激励相容的、保持监管一致性的监管体系,同时着力构建一个开放创新的合作生态,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有这样一个框架,金融业在转型创新中就会发展得非常有活力,就像支付行业。否则要么管得过死,没有创新空间,要么管得滞后,已经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和风险再出手,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市场冲击。
从创新趋势看,科技公司跨界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创新也需要突破各种限制、突破现有的产业边界,这是傅教授在讲义里反复强调的,如果有新的机构具有提供更高水平服务的能力,就应该充分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而监管该做的事情,我觉得是要保持激励相容,也就是激励相关市场企业往监管体系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同时又能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而不是监管的行政审批和一刀切。此外,因为金融行业的独特性,也需要保持监管的一致性。只要是类似的金融活动,无论是在金融机构还是科技公司,必须要保持监管的一致性。要在激励相容、监管一致性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开放的、创新的金融合作生态。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科技公司,我认为他们推动数字化技术创新、适应数字化技术创新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切入的路径会有所差异。金融机构更多是从金融业内部推动技术的应用角度,而技术公司更多是拓展和渗透到金融领域,但是双方都是努力在推动用数字化重构金融业这个大的发展方向。所以说,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创新平稳展开,受益的是用户,是整个经济体系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请到傅教授给大家做这个有意思的、有启发性的讲座。讲座得以进行,其实也是数字化技术创新的一个体现,因为傅教授现在英国,以前强请她讲座,可能需要她从英国专门到深圳来讲,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非常便捷地听到优秀学者的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再一次感谢傅教授,也非常欢迎各位参与讨论,谢谢各位。
文章原载于“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20年12月18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