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美国金融市场面临比较严峻的压力测试
2009年-2019年美国股市走出十年大牛市,2020年3月以来,美股呈现高位震荡走势,且震荡幅度加剧,进而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动荡。
从美股历史走势来看,2009-2018年美股一直处于上升期,市盈率等指标处于历史高位。因此,这一次的调整,可以说是面对美股十年大牛市的全面调整,再叠加疫情的影响、油价的大幅下跌带来的冲击,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了恐慌情绪。
从国际市场走势看,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各国扩散,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金融系统呈现出脆弱性。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美股大跌但美债利率并未明显下行,都从特定的角度反映出疫情冲击下的全球金融体系功能在市场恐慌情况下出现的紊乱。目前看,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美国未来可能进入零利率时代
与2008年金融危机不同,到目前为止,美国主要的金融机构并未出现大规模的信用风险,金融机构未遭到重创,目前尚未有大型金融机构破产。
从固定收益市场来看,对于美国国债来说,10年期国债的利率跌到 0.4%,表明美国经济即将进入零利率、低增长的新阶段,2008年之后的10年经济扩张面临终结;对于信用债来说,美国企业通过债券低成本融资-回购股票-提升ROE,企业的杠杆率已超过2008年时期,同时,2021年将是罗素1000等中小企业的债务偿还高峰期,随着信用债市场利差走阔,流动性危机将愈发明显。综合起来看,美国未来可能进入零利率时代,且持续时间会相对较长,需要金融市场早做准备。
从权益市场来看,伴随着ETF份额的扩大,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十年的大牛市。从这次危机来看,ETF可能加剧了市场波动,形成股票下跌-ETF减仓-ETF赎回-股票继续下跌的负反馈循环。另外,由于美股存在杠杆交易,一些仓位需要及时补充保证金才能不被强制平仓,市场下跌导致流动性稀缺,会推动市场进一步下跌。
从美国家庭资产构成来看,家庭50%以上的金融资产配置在资本市场,这一点非常类似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因为中国居民的财富有相当部分是集中在房地产市场,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对居民的行为影响十分明显。对于美国家庭来说,权益市场的影响非常明显。美国的资本市场大跌,可能会影响美国家庭的收入,最终影响消费。
从美国的实体经济层面来看,风险点不仅在于美国股市的下跌带来的消费降低和企业融资能力下降,还在于新冠疫情扩散和石油价格下跌。如果新冠疫情在美国得到及时控制,企业盈利和家庭消费收入未出现大幅下滑,对经济基本面影响有限。石油价格下跌主要影响美国页岩油行业,而页岩油行业的一些相关债券可能面临风险。
未来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平稳,美联储会提前启动第四次量化宽松(QE4),其购买资产的规模和范围都会超市场预期。
中国的股市波动更多受到中国自身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的股市都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的,只不过在不同条件下影响程度不同而已,但是中国的股市毕竟开放程度有限,因此其波动更多地受到中国自身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开放,也促使中国股市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增加了新的渠道。2019年MSCI宣布实施纳入A股扩容的第三步,将指数中所有大盘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纳入因子从15%增加至20%,同时将中盘A股一次性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2019年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国债券被完全纳入全球综合指数后,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不断落地,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会有所提升,但是,外资也依然要根据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来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因此,起到关键决定作用的,还是中国的实体经济状况。同时,中国股市不缺乏流动性,目前也基本没有证券机构的高杠杆运行及其带来的强制平仓风险,海外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美国资本市场呈现高杠杆、高被动交易和高程序化交易特征;因此,美国的资本市场显著下跌后,部分金融机构可能就需要补充保证金以争取不被强制平仓。这些美国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为了补充保证金,部分金融机构可能抛售中国市场的相关资产,不过总体规模相对有限。
目前“新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仅靠新基建难以支持庞大的投资复苏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指出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会议中还强调要“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并“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对于“新基建”市场,最为关注的是5G 网络建设,部分省市还明确了 5G 基站的建设目标。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的背景下,启动新一轮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
从PPP项目投资来看,“新基建”投资比例占PPP入库项目的15%左右,远低于公路、铁路、桥梁等传统基建,因此,就支持当前投资增长的角度看,新基建与原来的基建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新基建”目前规模较小,发展空间巨大,但是目前仅仅依靠新基建是难以支持庞大的投资复苏的。目前“新基建”可以说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兼顾了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任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通讯、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这些新型基础设施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从趋势看,新基建的发展同时也有可能激发更多新增需求,只不过目前还需要与原来的基建项目共同推动。
未来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探索分级诊疗新路
疫情期间,中国的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进而也会影响到不同的产业心态。具体来说,中国的线上游戏、短视频和在线问诊等用户量和活跃度剧增。复工推迟之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板块持续火热。与此同时,传统行业和板块也在寻求数字化转型,考虑增加线上需求的可能性。线下活动线上化进一步催生了5G网络加速建设的需求。
从中长期看,中国企业可能会在市场的竞争驱动下加速业务数字化转型,预计进度还将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在技术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能加快“新基建”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带动应用繁荣,生态健全后继续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本次新冠病毒在武汉的大暴发,与病人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到各大医院形成交叉感染和医疗资源挤兑有密切关系。未来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探索分级诊疗新路,同时也要相应完善公共医疗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加大城市农贸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庞大的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避免庞大的人群跨区域流动,完善城市群的建设,发挥包容的城市群建设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各国央行应迅速采取行动,帮助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压力
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局面逐步稳定并扭转之际,全球疫情汹涌,境外输入成为战“疫”新挑战。未来中国可以及时分享经验,通报疫情信息、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在世卫组织框架下开展技术合作、与全球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在保证国内医疗物资供给的情况下,在贸易框架内按照国际贸易原则适当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出口。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保证生产医疗物资的企业融资顺畅,进一步复工复产扩大产能。
金融市场动荡具有风险传染性,为防止风险扩散,各国央行要在审慎框架下进行相机决策的货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积极合作,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由于短期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更倾向于把资金配置至更安全的资产,因此短期的市场剧烈波动对权益类资产、高收益债券和新兴市场债券打击较大。考虑到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相互密切联系,各国央行应迅速采取行动,通过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帮助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压力,防止可能出现的信贷紧缩。如果各国央行共同行动,会增强货币政策的力量,因此全球央行应将货币政策同步合作作为重要议程。另外,主要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熔断措施,且限制卖空和杠杆交易,促使受到短期恐慌冲击的市场情绪逐步回归理性。
文章原载于网易研究局(2020年3月14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