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纵观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香港作为活跃的国际金融中心,正处于连接亚洲特别是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与欧美金融市场的纽带地位。
 
与许多国际金融中心相比,香港更为熟悉中国内地的市场状况,近年来,以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为代表的香港与内地市场的积极互动,就是以香港这种独特的地位展开的,并且也对中国金融改革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特定时期,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市场,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类似的互联互通项目如果要放到其他海外市场,其难度预计会显著大于与香港的互联互通,其中主要有时区的因素、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文化语言的因素、投资者对相关市场是否熟悉、监管机构与交易所之间的沟通效率等多种约束。
 
与此同时,香港又同时是与纽约、伦敦并驾齐驱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活跃一环,近年来,虽然中资金融机构、以及来自内地的投资者占比大幅上升,但是,来自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依然在市场上的不同细分业务领域占据重要的领导地位;在香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构成中,来自欧美的机构投资者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由香港长期所发挥的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这个功能所决定的。这种独特的市场结构,为香港推动与国际趋势一致的各种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在一个以散户为主导、还没有完全建立买者自负等投资文化的市场上,监管者要想推出风险较大的一些金融创新制度改革,面临的掣肘因素肯定要复杂得多。例如,在香港市场上推出生物医药上市制度的改革,海内外投资者表现积极踊跃,推进也很顺利,但是,如果在内地市场推出类似的改革,难免就要考虑到生物医药创新如果出现失败、散户投资者会作出何种反应。
 
香港的这种独特地位如果发挥得当,可以形成多赢的格局。香港可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同样的改革举措,与其他的国际交易所相比,在香港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应当更大,因为香港除了可以依托国际市场之外,还可以依托中国内地这样一个巨大潜力的市场,香港推出的生物医药上市制度改革,吸引了不少的海外医药企业前来上市,但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主体,还是来自内地的生物医药企业。对于内地的金融改革来说,香港在发挥其独特的国际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探索国际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可以为内地的金融改革积累一些经验,对于其中一些在香港市场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金融制度,就可以灵活地转移到内地市场。因此,可以说,香港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代表中国以及亚洲参与国际竞争,是竞争和制度创新探索为主;与中国内地则主要是以合作为主,这种合作既可以是对国际创新的先行先试,也可以说作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中国的资本进行国际配置的门户市场。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正在经历又一轮大规模的剧烈变化,一方面,市场可以清晰看到逆全球化的趋势在局部地区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市场同样可以看到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在活跃地推进。一方面,中国在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金融体系中;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也使得全球金融体系与中国市场的互动充满变数。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在连接中国与世界方面,将有条件发挥独特的枢纽作用。
 
无论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如何变化,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内在趋势看,人民币在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迟早是一个客观的趋势。以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如果继续保持严厉的资本管制、如果人民币一直不能顺利实现完全的可兑换,企业和居民、以及大量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参与全球竞争时就必然容易因为受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处于劣势。香港需要把握这个大趋势,为支持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香港也因此而获得巩固其金融中心地位的新动力。
 
仅仅以资本市场的开放为例。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可持续的资本市场开放,必然是“双向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两种路径同时都有其重要的功能,香港在这两种开放路径中都有条件发挥积极的作用。
 
所谓“请进来”,请世界各国金融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走出去”,中国金融机构、企业、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海外资产配置。
 
“请进来”的优点是,中国内地是主场,欧美金融机构、资金、人员必须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金融规则开展业务,缺点是这需要参与的海外机构对中国市场有非常透彻清晰的了解,可能不得不付出比较高的运行成本。“走出去”,则是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国居民资产配置海外的资产,优点是资产配置多元化,并实现了资产的国际化,缺点是需要这部分投资者对海外市场非常了解,这部分资金流出去了就进入客场了,需要这部分投资者熟悉不同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环境。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香港都可以发挥门户市场的作用。
 
在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在内地和香港市场之间建立的互联互通机制,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金融市场独特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市场结构、交易制度、清算托管制度等等。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美金融市场发展这么多年,也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交易清算结算托管制度等运行框架。这两个庞大的系统如果都要向对方开放,自然面临着两种并行的金融体系如何沟通的新课题。在这个背景下,香港通过建立覆盖不同资产类别的互联互通机制,为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放提供一个既对国际市场开放又风险可控的平台,将海外市场上的投资者和企业与中国内地市场上的企业和投资者连接起来,在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放的同时,充分保证两种不同的市场制度的有效沟通,保证交易的便利性、资本畅通流动,高效率对接国内与市场。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过程中,两地资本市场既保持不同的运行特点,同时又不断融合,使“离岸港股”和“在岸A股”的投资者行为,以及更深层次的投资理念亦相互影响,并不断发生着活跃的创新与改变,从而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为香港国际金融的繁荣,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文章载于今日头条,链接为:https://www.toutiao.com/a6619484067320578563/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