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毛振华博士《企业扩张与融资》书中深入研究了企业成长和扩张中的机理与特征,在分析每个不同阶段的风险收益特征的基础上,毛振华博士重点研究了适合于企业扩张不同阶段的融资方式,探索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与不同金融产品的匹配关系。
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和出自缺乏阅历的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有丰富阅历支持下的思考与判断,往往可以给我们独特的启发,也会格外具有说服力。从企业经营和经济金融研究角度看,毛振华博士正是有着这样多领域丰富经验的思考者和研究者,而他的著作《企业扩张与融资》则是他在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之后的思考成果。
毛振华博士在武汉大学接受了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导师是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我曾经有机会与杨再平博士、叶辅靖博士等一起协助董辅礽教授整理他的文献资料,得以有机会系统聆听董辅礽老师的指教,也因此能较为系统地学习董辅礽老师的主要著作和思想脉络。董辅礽老师当时之所以邀请我来参与他的著作整理,我猜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董辅礽老师是我的导师张培刚教授在早年武汉大学时指导的学生,多年来董辅礽老师与张培刚老师保持着密切的亦师亦友的学术交流,因此,董辅礽老师对于张培刚老师的学生也就比较亲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董辅礽老师的得意弟子,毛振华博士与我交流时,也自然多了几份亲切感。我同时还兼任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而毛振华博士和他的几位事业有成的同学共同筹建的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也同样做得有声有色,这使得我们之间可以交流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我们所从事的金融、评级等实务,到经济金融理论研究的新动态,以及张培刚老师和董辅礽老师的学术思想传承,我们也都常有讨论。我们也相互支持和参与对方组织的活动,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论文答辩,就是由我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而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我也很荣幸地有机会参与并做评论。同时,我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具体组织的“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也专门请他去讲座,他非常认真地梳理了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把他作为这个行业领军人物的行业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介绍,赢得广泛好评。
当前,金融界十分强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微观层面观察,所谓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无非就是金融业识别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并相应地提供不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过程。或者说,之所以在有的时候、有的领域,金融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还是因为对企业的成长过程缺乏了解,也对企业成长过程中融资需求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把握。毛振华博士《企业扩张与融资》这本书正好研究的是企业扩张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他在书中深入研究了企业成长和扩张中的机理与特征,在分析每个不同阶段的风险收益特征的基础上,毛振华博士重点研究了适合于企业扩张不同阶段的融资方式,探索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与不同金融产品的匹配关系。
从支持这本书研究的理论框架看,毛振华博士不仅系统梳理了企业成长理论和扩张理论的不同学派,分析了企业扩张的路径和边界,而且还深入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征。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振华博士的分析带有独到的评级专家的视角,尝试从独立的视角来客观评估企业成长的历程,也同样是从独立的角度来探讨金融产品的匹配状况,因此,这使得本身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
当然,作为一名金融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我想,金融和企业发展实际上是相互推动的,毛振华博士以他丰富的企业经营阅历和评级专家的经验,在本书中系统分析了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进而探寻金融市场的对应产品,因此,实际上这个分析还是“企业本位”的,或者说,更多的是强调金融体系应当如何服务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在此基础上,我还期待他可以继续探索,研究一下金融体系可以如何影响企业的扩张,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角度的研究叫做“金融本位”的研究;同时,应当还有关于金融与企业双向互动的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金融业如何相应地转型来带动和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把更多的金融资源引入到富有活力的新经济中,就是一个“金融本位”的金融带动经济转型的课题。同时,此前金融界广受批评的“脱实向虚”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还是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双向互动出现了问题。如果毛振华博士可以进一步深入以上几个方面的关于企业与金融的研究,我认为就必然会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企业扩张与融资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