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2015年左右开始,产业互联网一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产业互联网是与消费互联网相对的概念,两者均属于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畴之内。
 
虽然,时至今日,关于两者的内涵并未形成统一权威的界定,但综合各方观点,一般意义而言,产业互联网是指,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经济的一种应用形式。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企业虚拟化,实现产能的有效提升。产业互联网的具体表现为互联网应用对企业的生产、交易、融资、物流仓储等各个环节运行效率的提升。
 
相比较而言,消费互联网是指,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消费互联网的本质是个人虚拟化,增强个人生活消费体验。消费互联网的具体表现是个人衣、食、住、行、医等生活场景的全面线上化,互联网对个人高品质生活追求的不断满足。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终端主体不同。
 
这是两者最直接的区分标准,产业互联网主要采用B2B的服务模式,服务的对象以企业为主。消费互联网主要采用B2C的服务模式,服务对象以个人为主。
 
第二,产生背景不同。
 
消费互联网产生时间较早,有学者将消费互联网解读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上半场,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消费互联网的产生背景是中国消费升级日益明显的经济发展态势。目前,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04年至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増量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就是个人生活场景全面线上化,数以亿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等日常生活场景迅速转移到了各类互联网终端上的APP,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30.8%,2016年分别为28.5%、18.1%、28.8%,2015年分别为40.8%、21.4%、36%。如此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造就了消费互联网的诞生。
 
与此相对照,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则产生在近几年,其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应运而生。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感召下,产业互联网经济规模逐步形成,并带来了新的风口。
 
第三,目标定位不同。
 
基于消费互联网的服务对象及产生背景,消费互联网的目标定位在于满足个人消费体验,通过提供碎片化、小额、高频、便利、快捷的服务,弥补传统机构服务缺位,提升个人消费品质。
 
产业互联网则不同,主要目标定位在于对现有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造,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特别关注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推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表现的经济形态不同。
 
从性质上看,消费互联网属于个人经济,更加关注个人消费需求中的差异性特征。产业互联网属于平台经济,突出强调社会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并且,关注企业决策时的民主性。可见,产业互联网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
 
第五,商业模式不同。
 
消费互联网最典型的商业模式是通过爆款产品吸引流量,再将流量与商业机构进行引导嫁接,最终实现流量变现的目的。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瞄准价值经济,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思维,贯通企业产业链,推广全价值链式的新型商业模式,实现互联网对产业的赋能。另一方面,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消费互联网实现了生活场景的全面线上化,产业互联网则回归本源,强调企业生产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发展。
 
第六,市场格局不同。
 
近20年的发展,如今中国消费互联网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以BATJ等为首的企业主导着消费互联网市场发展,市场集中度较高。而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涉及全行业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垂直细分的特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找准其中的市场定位,也具有更为广阔的经济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差异较为明显,但两者并非可以完全隔离开来。两者在利用“互联网+”思维,满足客户碎片化、定制化需求等诸多方面具有契合性。两者伴生共存、相互促进的态势将会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体现。
 
文章载于“悟空问答”(2018年5月1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