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是巴曙松教授为杜宁、王志峰等著《监管科技—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应用之大道》序。
 
无论是在资本市场上,还是在具体的金融实务中,金融科技(FinTech)日益引发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是多角度的,其中既有对金融科技提升效率的期待,也有金融科技可能引发的冲击的担忧,还有对监管滞后的批评。因此,在当前讨论金融科技,就必须同时讨论金融监管科技应当如何相应发展。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具体可以说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逐步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服务从概念阶段真正落实到金融平台的日常运营层面,中国在诞生了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企业的同时,也日渐成为国际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引领者之一。目前,中国市场上的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渗透在进一步深化,具体来说,中国市场上的金融科技越来越从渠道渗透转向风险定价,更多实现金融与技术场景的跨界融合。金融科技的立足点在于金融,而金融的核心可以说在于风险管理,监管科技的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因此,金融科技和监管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路径和角度来推动金融体系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虽然监管科技在中国发展十分活跃,但是对其内涵、理论、技术、应用场景等还尚未形成系统的框架,当然这也与金融科技迅速变化的特征有关完。十九大确立了“一行两会”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架构,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在全面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应用科技手段和提高监管效能就成为了一个核心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可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杜宁和王志峰等几位研究人员,他们或是监管一线的从业者,或是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或是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他们怀着对监管科技未来的期待,利用业余时间投身于监管科技的研究工作中来,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参考价值的成果。
 
从全书看,本书从理论-技术-应用-展望等四个层面对监管科技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逻辑上层层递进,适合金融从业人员是深入了解监管科技的发展情况。同时,他们不仅提出“金融需要监管,监管是为了业务更好的发展,新时代的金融发展需要监管科技兼顾风险与效率,监管科技是新时代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还提出“应当实现继承式发展和创新式发展的统一,构建五位一体的发展生态”的观点。这本书中既有对国内外监管科技发展和应用现状的案例研究,同时还对量子技术、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进行了探索。
 
在中国,监管科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密切相连,前者是后者发展实践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监管层有必要充分运用监管科技(Regtech)来保障中国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金融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与其他国家同样存在的“普遍性”,也必然带有与其国情相伴生的“特殊性”,监管科技还有着非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本书作为年轻从业者和研究者关注监管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的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者可以参与到监管科技的实践和研究中来。
 
是为序。
 
2018年4月12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