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7年8月4日央行发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要求“网络支付业务由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一、从监管者的角度看,目前支付市场可能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
 
目前在“银行直连”模式下,同一支付机构除了在备付金存管银行之外,还可以在多家备付金合作银行开立账户,大量交易通过支付机构转接清算,支付机构承担了事实上的清算职能;这些交易信息实际上是在支付机构的内部流转,脱离央行的监管,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的大幅提高,这个交易体量越来越大,形成大量不被央行所掌握的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从监管者的角度看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
 
二、如果连续起来观察,这可以说是央行整治支付市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组合拳
 
从这一两年来央行推出账户分类、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再加上最近的交易迁移至网联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央行的监管思路越来越清晰。央行关心的是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老百姓的资金安全,强化金融稳定的监管,降低老百姓的消费成本,从而更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把这项政策解读为针对某一具体的工具和公司,例如支付宝、微信或者银联,个人作为研究人员认为,应该是曲解了央行的本意。
 
三、中国支付市场进入到2.0时代
 
一系列新的政策,必将对中国支付市场带来深刻的影响,支付市场恐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一)央行金融监管创新抓住了当前市场运行的关键和牛鼻子
 
网联的创立,让央行对支付机构的监管有了技术手段,意味着央行开始从第三方支付入手,把互联网金融服务和网络消费金融监管纳入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通过支付机构统一平台接入与清算,将有助于提高支付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更加全面完整地对第三方支付业务进行监管,从而全面降低风险,保护老百姓的权益。
 
(二)对快速扩张中的一些新兴跨领域互联网金融机构可能会带来规范化的短期压力
 
一是支付机构成本可能会提高。对于一些大型支付机构而言,支付机构对于清算业务的议价优势将会被大幅削弱,想通过备付金赚钱的渠道将会减少。进而,部分支付机构转嫁成本,提高收费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
 
二是部分交易可能会因为规范减少。交易全部送网联,支付机构之前处于灰色地带未受到有效监管的交易,可能需要整改,但这有利于国家金融安全。
 
三是支付机构在支付基础上大规模拓展金融经营领域的战略可能难度增加。接下来,支付机构目前做的存、贷、保险、征信等业务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监管和约束。
 
(三)个人认为,对银联的影响喜忧参半
 
目前的支付市场中,很多支付机构承担了清算的角色,与银联早就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银联对此可以采取的应对办法不多。网联的成立,对于规范市场乱象无疑有积极作用,这应该是银联乐于看到的。
 
文章载于“悟空问答”(2017年8月9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