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为《零距离时代——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与产业生态重塑》序。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经济体系,无论是微观企业的运行,还是商业模式的变迁,或者是消费者的行为,以及产业组织和宏观经济波动,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其影响。站在当下,向前眺望,互联网究竟会把我们的经济体系带往何方,或许还并不清晰;这个时候,回顾来路,总结互联网已经产生的影响,探寻其背后的逻辑与趋势,就显得更有必要。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凡是过往,皆成序章。过去的,确实是已经过去了,但是过去的人和事,又会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线索和基础,成为掀开新的一页的序章。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更好地梳理清楚互联网的过往,才能更好地解开互联网下一步发展的新的序章。
《零距离时代——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与产业生态重塑》一书的重点,就是试图总结互联网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尝试从BAT等互联网巨擎的案例分析着手,上升到商业模式高度,以求探索互联网行业发展规律和竞争法则。
作者从历史和全局视野俯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梳理了航海时代、铁路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关键传输技术变革带来大范围的产业和消费革命的历程,剖析了中国互联网革命与海外陈述市场的差异,并对外资互联网巨头为什么容易在中国市场失败的魔咒给出了尝试性的回答,总结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并尝试用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和规制理论等进行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总结。
作者从产业生态圈和竞争力的角度定义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从商业创意、产品黏性等六个维度开发了互联网产品竞争的“水晶模型”,并以此解释和验证BAT在搜索、电商和即时通信领域胜出的主要原因,对互联网另外出现的不少新的现象和案例有较强的解释力。
本书分析了互联网市场结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单寡头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在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自由进入的环境、快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特殊的定价模式导致互联网市场的包容性竞争,垄断在竞争中产生,又在竞争中被打破,周而复始推动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作者指出单寡头竞争性垄断结构本身并不会妨碍竞争效率,且这种结构不会因为拆分垄断企业而消除,拆分在位垄断者的结果往往只会是企业被拆分,单寡头依旧会出现,这是由互联网平台市场的特性决定的。本书为互联网反垄断诉讼给出了理论解释,而且还给出了评价互联网产业市场绩效和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市场估值的新方法。
本书特别强调了互联网等外部形势的变化,促使企业战略随之调整,进而改变产品格局和组织结构。越是变革的时代,越需要对战略格局的把控;而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恰恰为探索更大的市场拓展和战略框架提供了可能。正如书中所说:“拥有大的战略格局的创业者,在产品规划、设计的各阶段都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具有广泛的开放性、通用性、可扩展性等,才最终使这些公司得以开拓无限的潜在市场,吸引广泛的互联网用户,最终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当然有创业者的眼光,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互联网所创造的巨大开放平台和市场空间。
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立足于实践和市场探索基础上的战略定位和专业研究变得更为重要。互联网时代的一家公司要想持续取得骄人的业绩,就必须要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宽阔视野,促使公司不再仅关注自身的业务,而是要同时从企业、产业和宏观的多个维度来研判自身、行业与整个经济运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更为贴切的体现。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招募专业的经济学家,来推动这种全局的、长期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思考。2002年,哈尔·范里安还只是谷歌公司的一名顾问,但到了2007年,他成为了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并为谷歌贡献了许多富有远见的战略判断,实质性地提升了谷歌的竞争力。互联网推动的这种新的产业趋势,也必然会使学术界和企业界走得更近。在学术界,企业在互联网条件下积累的大量数据为学者研究从财富分配到产业组织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与广阔的空间。在企业界,谷歌、微软、Facebook、Uber等科技企业也正在招募经济学家等研究界专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研究界和企业界合作的成果,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目前的互联网发展中展望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生态的新变化,也可以说,是为了更好地掀开新的“序章”之前,先要深入地梳理互联网走过的“过往”。因此,我愿意将这部作品推荐给大家,也希望有更多关于互联网的深入研究成果涌现。
是为序。
2017年11月16日
文章载于今日头条(2017年11月16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