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中国不少城市,便捷的移动支付确实赢得了广泛称赞。不过,中国与美欧移动支付谁更胜一筹的讨论,大多从支付应用的角度进行比较。
 
更全面的针对移动支付优劣的比较,需要从支付技术和支付应用两个角度展开。
 
从技术角度看,中、美、欧均掌握移动支付技术,但不同国家之间由于金融发展水平、支付习惯以及监管政策不同,甚至就是市场规模的差异,就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技术路径存在差异,因此移动支付的技术优劣难以直接比较。从支付应用角度,随着网络购物、共享经济以及网络社交等移动应用的不断发展,中国移动支付的受理环境和使用习惯的渗透率超过了美欧,例如支付宝活跃用户数超过4.5亿人,微信支付活跃用户数超过6亿人,移动支付渗透率达到43%。因此,中国移动支付超越美欧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应用方面,特别是中国庞大的支付市场规模,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移动支付超越美欧有以下原因:
 
一移动应用的迅速发展、庞大的支付需求是移动支付实现超越的根本动力。移动支付是实现互联网交易的重要环节,是完成交易并实现债权债务转移的工具。中国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网络社交等移动应用的不断创新发展并实现全球领先,丰富了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带来了巨量的交易需求,推动移动支付受理环境改善和支付习惯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庞大的支付业务需求,都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支持。
 
二传统非现金支付手段发展不足是重要原因。美欧的银行卡受理环境相对好,刷卡消费已经成为固定的交易习惯,在不少国际金融中心,支票还被广泛应用,因此,当地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比较大的阻力。与美欧相比,中国银行卡受理仍存在较大空白,有相当数量的用户直接跨越支票、刷卡支付进入到移动支付,受到原有支付习惯影响较小。
 
三技术创新是推动移动支付超越的重要因素。传统刷卡支付需要依托POS机具和网络,因此产生了相应的硬件购买和维护费用。以扫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创新,实现了线上线下支付融合,降低了硬件投入成本,进一步改善了移动支付的受理环境,引导用户由刷卡交易向移动扫码支付的交易习惯改变。
 
四监管机构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监管政策也是重要因素。2012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明确了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合法地位,完善了支付业务的管理,预留了支付创新的空间,弥补了监管漏洞,推动业务规范发展,增强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
 
文章载于“悟空问答”(2017年8月20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