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巴曙松 杨春波(天津财经大学)
 
一.区块链持续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更受关注
 
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等多种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依靠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创造了独特的新互联网模式。目前,全球关于区块链的热度不减,常常被市场视为是可能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共同推动经济金融转型升级的第五次颠覆式产业革命浪潮。
 
基于这些判断,许多主流的金融机构也开始积极布局区块链技术应用。为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以摩根大通、高盛为代表的40余家领先金融机构已经组建了R3 CEV联盟,共同制定适合金融机构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标准。2015年底,Linux Foundation牵头建立的旨在促成底层技术提供方、区块链创新公司、技术实施方及各行业技术应用方通力协作,打造跨行业分布式账本的Hyperledger项目也吸引了摩根大通等众多金融机构。
 
这些趋势吸引了创投积极布局区块链技术。2015年、2016年区块链技术公司成为风投基金项目库中最热门的项目方向之一,2015年一年全球比特币和区块链初创公司就获得了约4.8亿美元的风投资金,2016年风投资金规模增长更是迅猛,仅第一季度就达到1.6亿美元,总体来看增长趋势明显。(图1)根据博链数据库显示,截止2017年4月底,全球455家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公司累计获得融资额为19.47亿美元。对比中美两国,从统计上看美国比特币和区块链获投创业公司披露融资总额达到12.52亿美元,占比达到全球份额的64.30%。中国已披露的融资总额为1.14亿美元,占比为5.86%,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算是十分活跃的市场,但是对比美国市场来说目前的融资总额偏少。(图2)
 
区块链经济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重点行业有金融、公共服务、物联网、供应链及公益慈善。应用领域中,金融服务占比达到55.43%。另外在企业服务(34)、防伪存证(20)、知识产权(15)等领域,获投公司数量也较多。从目前的趋势看,未来会看到更多领域优秀的“区块链+”行业应用创业公司登上舞台,也会有各自领域内更多的公司应用区块链技术来升级自身产品。(图3)
二.区块链技术有条件以创新方式解决当前金融应用领域存在的痛点
 
(一)区块链核心技术
 
一是基于时间戳的“区块+链”结构,即每个区块的块头包含了前一区块的交易信息压缩值,每个区块主体上的交易记录是前一区块创建后、该区块创建前发生的所有价值交换活动,信息记录带有时间戳且不可篡改,保证了交易信息的不可伪造、不可虚构、不可篡改和交易活动的可追踪查询。
 
二是非对称的加密算法,即区块链的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的是一对非对称的密钥对,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私钥可以对信息签名,而对应的公钥可用以验证签名,实现了透明数据背后的匿名性。
 
三是共识证明机制,即通过某种证明算法证明区块的正确性和所有权,以使各个节点达成共识,主要有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机制)、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股份授权证明机制)和各种拜占庭容错算法。目前比特币使用的是工作量证明机制,完全去中心化,节点可自由进出。
 
四是分布式记账与存储,即区块链的记账和存储功能分配给了每个节点,所有节点共同组成的超级大数据库,使得系统具有强大的容错能力。区块链系统构建了一整套开源的、去中心化的协议机制,让每个节点参与记录的同时也参与验证其他节点记录结果的正确性,并且参与记录的网络节点会时时更新并存放全网系统中的所有数据。
 
(二)区块链的金融应用场景
 
目前探索中的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场景总体分为两类:支付交易类、信息备份类。其中支付交易类场景最贴近区块链起源——比特币,最开始的目标之一是解决资金划转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之前解决这一问题基本上是需要第三方机构(例如支付宝)进行协调或增信。信息备份类则是将重要信息放在区块链上进行分布式存储,能更好地解决信息安全防篡改等问题。这两方面也是常见的行业痛点。目前受到较多关注的供应链金融、农业、汽车制造等细分行业应用场景,也可归入上述两类,例如供应链金融中监管资金走向,制造业农业的生产信息备份、销售流程和资金周转管理等。
 
1.支付清算
 
在金融体系中,消费支付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交易之一,也是目前条件下区块链技术应用最早和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区块链技术在资金转移、尤其是在跨境消费和支付结算业务上的潜在优势格外突出。区块链摒弃了中转银行的角色,在跨国买卖方和收付款人之间建立直接交互,从三方交易变为两方交易。由于不需要中转行之间的业务关系,支付网络的维护费用可以被取消,同时竞争加剧将对手续费和外汇业务利润造成压力,可以有效降低总体成本。并且区块链端对端的支付简化了处理流程,加快了清算速度,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除此之外区块链降低了差错率和人工工作比例,分布式账本提高了信息安全性,并且为实时审计以及合规检查提供了可能。
 
 
在跨境支付领域,Ripple支付体系已经开始了的实验性应用,主要为加人联盟内的成员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基于区块链协议的外汇转账方案。在国内的落地项目中,2016年OKCoin推出了从跨境服务切入的新一代全球金融网络OKLink,与 Ripple不同的是,OKLink聚焦为全球中小型金融参与者提供服务,致力于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小金融参与者跨境汇款手续费成本高、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等痛点问题。
 
在回购(repo)领域,高盛2016年区块链研究报告中测算显示,区块链技术能够为净额结算的回购业务带来1万亿美元的规模增加,并带来5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图4)这主要是由于更高的净额结算规模可以有效减少交易商的资本需求。除此之外,区块链还可以通过提高交易流程的效率来节约资本:一方面,区块链加快了repo的交易执行速度,交易双方可以实时议价,智能合约也可以有效捕捉抵押物需求;另一方面,区块链实现了端对端的高效结算,加上分布式账本的特性,使得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实时监测抵押物及资金流转状况并进行交易细节的协商调整,可以有条件大大降低违约风险和交易成本。
 
2.票据业务
 
票据真实性难以保证、资金转移不及时、票据掮客降低业务透明度等是目前金融行业共同关注的几大痛点。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可以有效防范传统票据市场“一票多卖”、“打款背书不同步”等问题,降低系统中心化带来的运营和操作风险,同时可以借助数据透明的特性促进市场交易价格对资金需求反映的真实性,控制市场风险。而区块链点对点的价值传递方式,消除了中介的介入,不需要特定的实物票据或中心系统进行控制验证,解决了人为操作导致违规操作的行业痛点。目前区块链票据产品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供需撮合、信用评级、分布式监管、数据存证和智能交易等。
 
3.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努力的方向,是基于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贸易信息进行征信,为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供应链信息流、物流以及商流的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将直接导致信贷风险大幅提升。同时由于供应链金融高度依赖人工成本,大量人工审阅、验证单据等环节使得人工失误机会大大增加。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信息流具有不可篡改性,供应链征信数据的真实性可以得到保障。借助区块链技术,所有参与方都能使用同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并且可以将纸质作业程序数字化,在预定时间和情况下自动支付,减少人工失误的同时提高效率。目前Wave已与巴克莱银行达成合作,将信用证、提货单以及贸易流程文件置于公链进行验证,透明化交易流程、提高效率、降低人工风险。
 
 
4.客户征信与反欺诈
 
为应对趋严的监管要求,各大银行投入大量人力时间搜集录入客户信用信息及信用审核,以提升反洗钱、反欺诈能力,防止金融衍生品过度频繁交易引发的
 
系统性风险,但这样会产生较大成本负担。利用区块链非对称加密原理,银行可以将客户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中,利用密钥证明所有者身份,使得识别过程更安全便捷。区块链中客户信息及交易记录可以及时更新,减少很多银行业征信的重复工作。同时分布式账本透明共享的特性便于实时监控,为反欺诈、反洗钱提供了技术保障。Chainalysis目前在为银行设计异常交易行为监测分析系统,在区块链中寻找不法行为,提高反洗钱、反欺诈能力。
 
5.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实际上是在另一个物体的行动上发挥功能的电脑程序,是区块链的行业衍生应用。智能合约本身成为整个确立、管理与执行过程的参与者:合约确立阶段,智能合约对接收到的价值和信息作出回应;合约管理阶段,智能合约将临时保管价值;合约执行阶段,当满足协议的条件出现时,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输出价值和信息。这种合约最终可能会取代法律行业的核心业务,即在商业和民事领域起草和管理合同的业务。而区块链技术则是提供了更好的记录及安全保障。
 
由于数字资产易于规范,因此智能合约首先会在新货币、网站、软件、云服务以及股票交易等数字资产领域发展,随后向实物资产领域扩展,例如遗嘱执行、汽车租赁、房屋租售等。
 
未来区块链技术如果能广泛应用,对证券市场的金融格局也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交易所的商业模式,影响更为直接。
 
三.金融领域内区块链技术的主要挑战及发展趋势
 
(一)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发展面临挑战
 
尽管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技术应用还在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实践应用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1.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限制
 
在技术层面上,首当其冲的是吞吐量和存储带宽的矛盾。以比特币为例,目前公有链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社会整体的支付需求,而且区块上交易数据的存储量已经接近普通电脑的极限值。如果只是简单提高区块大小来提高吞吐量,比特币很快就变成只有少数几个大公司能够运行的系统,有违去中心化的设计初衷,将会减弱支付清算的效率提高程度,同时会因中心化而出现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智能合约由于依靠的是联盟链,节点在处理或者验证交易的时候无法并行,只能逐笔进行,降低了节点的数据处理效率。其次,公有链“硬分叉”和“软分叉”等升级机制存在遗留问题,并且加大了错误修复的难度。除此之外,区块链一旦写入不可篡改的特性使得失误操作或者错误交易等事件不可回退,需要设计额外追索修正机制,灵活性较差。
 
2.隐私安全有待加强
 
在隐私层面上,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使得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获得完整的数据备份,数据库完全透明共享。比特币可以通过密钥隔断交易地址和地址持有人真实身份的关联,达到匿名的效果。但如果区块链需要承载更多的业务,比如实名资产,又或者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具体的借款合同等,就会出现隐私保护和合同验证的矛盾。未来通过合理设计系统链上的数据,安排链外信息交换通道等机制,或许可以规避一些隐私保护的难点。
 
在安全层面上,由于有一部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所有的交易记录全部公开透明,增加了恶意诈骗和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网络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责任重大。另外,区块链消除了中介的角色,通过程序算法建立起信用担保,例如客户征信信息被储存在区块链中进行信息共享,只能通过密钥识别,信息的这种不可逆性将增大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的追责难度,一旦密钥丢失往往可能会造成客户资产无法挽回的损失。
 
3.金融监管的难度增加
 
在监管层面上,金融监管是区块链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其成为一个分散均衡的节点体系,大大降低了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区块链技术给传统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交易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目前区块链领域的学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和准备也并不十分充分,应对区块链影响的相关监管政策还未出台,各国的监管机构还处于观察和研究阶段。当创新技术发展速度快于监管出台速度时,容易造成监管短期内的缺失可能带来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升;而如果盲目监管过严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区块链创新技术的正常发展。
 
因此,评估目前的进展,可以说区块链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当前也并没有典型的应用场景出现,只能说是仅仅有个别案例的试点。
 
(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金融界和学术界都高度关注区块链的应用发展,未来具体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各金融机构将有可能逐步组建联盟,共同制定区块链技术标准。由于区块链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还不够完善,监管法规尚不明晰。金融科技公司、各大金融机构以及监管部门都可能极大影响区块链的应用和发展。因此,以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为代表的全球领先银行会同金融科技公司共同组建行业联盟R3 CEV,期望在监管部门的参与下,建立符合监管要求及金融业需要的分布式账本体系,制定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标准,抢占市场先机。超级账本(Hyperledger)由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其他产业企业共同打造跨行业联盟,建立开放平台,致力于拓展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也将结合政策法规、行业逻辑,开发符合国家政策标准和行业逻辑习惯的区块链技术底层协议。
 
二是各金融机构将有望重点开发核心业务中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核心业务是各金融机构的首要创新试点,基于此,未来各金融机构将联合科技公司探索可应用于核心业务的区块链技术。Visa目前已与Chain合作,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性为信用卡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将探索区块链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期望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星展和渣打银行也与科技公司Ripple联手,准备开发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将纸质文件数字化,提高流程的自动化水平及其安全性,并且借助区块链技术信息共享和不可篡改的特性,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三是各金融机构将快速推进区块链应用领域的试点工作。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同时,各金融机构也将通过建立实验室,对适于自身业务发展的区块链技术进行试点实验。UBS正在对在债券发行清算过程中可以提升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的区块链技术进行试点推进,快速孵化。花旗银行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已经通过区块链实现了数据的点对点支付。未来还将继续进行支付及跨境交易领域的测试工作。
 
文章载于今日头条(2017年10月12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