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规模不断的扩大,以及金融基础产品的日趋丰富,量化基金的发展条件基本成熟。具体来说,较为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国内量化基金出现于2004年。2007年、2008年,欧美金融体系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出现了剧烈的收缩,一些具有较为丰富海外量化投资经验的海外专业人士陆续回国,结合中国本土市场上一些对量化投资的探索力量,量化基金逐渐在中国国内较多出现。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期间,还推荐了一些在华尔街有较为丰富量化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回到国内金融机构从事量化基金的业务。到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使得量化基金有条件推动策略多元化。2012年到2015年9月,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中性策略获得长足发展。目前,国内量化公募基金是90多只,其中指数增强是43只,相比较而言,公募量化产品的占比仍较小。
关于量化基金未来的发展空间,从逻辑上而言,市场越有效,则获得Alpha收益的可能性越低。目前从市场投资者结构来看,国内投资者散户占较大比重,市场有效性相对低,所以有一些在一线从事量化投资的专业人士认为,当前国内量化环境相对于海外成熟市场是相对滞后一段时间的水平。目前市场环境下,量化基金前景宽广,潜力巨大。
此外,从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看,量化产品有望在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覆盖将有望更全面化。例如杠杆化、多空双向、T+0,非线性(期权)的发展,都会给量化产品带来新的空间。另外,主动量化产品,也开始在绝对收益上发力,凭借更强的风控能力获得具有特定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的青睐,而且通过杠杆化可提高收益。而期权等更复杂的非线性产品将会越来越多被量化产品所使用,对于风险控制和提高收益都会有促进作用。
文章载于“悟空问答”(2017年8月21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