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回答人:巴曙松
 
债券通,其实就是在现有的债券市场开放的渠道之外,又多了一条更为便捷的、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一个渠道。目前只开放了北向通,也就是指海外资金流入国内、往北流,目前还没有开通南向通,也就是指国内的资金投资海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的人看到债券通开通第一天,成交达到70亿,就对债券通非常的乐观,我觉得债券通肯定有一个市场逐步熟悉的过程,通过债券通的交易量波动估计会呈现一个V型波动,最开始市场很热情地参与,但是热情过后,市场会有一个对整个系统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市场主体也会有对这个新的渠道熟悉和了解的过程,等到整个市场对债券通更为深入地了解之后,预计交易会重新活跃起来,并成为推动中国债市开放的重要渠道。
 
债券通基本的逻辑框架应当说沿用了沪港通、深港通的制度经验,框架上包括交易通、结算通和监管的合作安排。但是从金融特性看,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我们这一次连接的是一个场外市场,交易的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债券,所以在制度安排上要有更多的创新,难度应当说是比沪港通、深港通更大,需要更多的监管者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推出。
 
最近MSCI尝试性地加入了中国的股票,主要是在沪港通、深港通覆盖范围内挑选的222只。可以预期,债券通的启动将有助于国际主要的债券市场指数。
 
债券通应当说是今年金融开放和改革方面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目前只是开通了北向,债券通为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债市开通了一个新的开放投资的渠道,也为中国债市引入海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从短期看有利于吸引新的外资流入,提高中国平衡汇率的能力,同时促进中国债市的发展,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很热烈,从一些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国际化进程看,我们可以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债券市场的支持,人民币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的地位主要不是以股票市场支撑的,而是主要依托债券市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支付、贸易计价结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的标志就是人民币在跨境贸易里面占比明显的上升,下一阶段的重点将是以成熟完善的境内和离岸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来推动。前一阶段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事件,人民币加入到国际货币基金SDR的货币篮子,占比10.92%。这10.92%是怎么计算的呢?有10个百分点来自于人民币在贸易计价中结算做的贡献。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贡献不到1个百分点。所以几乎可以做一个肯定的判断,就是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将主要来自于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的发展,并且成为国际投资者可以投资的对象。
 
外资参与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形成一个更有流动性、更有活力的债券市场。中国现在的债券市场基本上是几大银行主导,他们持有的债券份额差不多占70-80%,而且基本上是长期持有到期,交易不活跃。非常可以理解的就是,因为国内的银行在同样一个政策环境下,它的资金松紧程度、资产配置结构往往是趋同的,所以外资的参与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结构,而且还可以吸引长期投资者的进入。
 
如果仅仅就债券通项目本身来说,把债券通和沪港通、深港通进行对比的话,沪港通、深港通对双方的交易所都有好处,它本身交易的收费都是增长的。债券通,更大程度上监管机构也好、交易所和外汇交易中心也好,实际上更多的是起到了一个市场培育、市场组织的作用,它本身从交易里面的挣钱非常有限,或者几乎只是一个维持成本的收费水平,但是它带来的好处是带动了市场的活跃,或者说是带动了围绕债券通的一个关于债券配置的生态圈发展。比如说,债券通可以带动得中国债市的交易本身更有流动性,使得你原来持有债券的这些主体获益,国际投资者配置更方便,资本流入增多。再比如,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非常典型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呢?他非常在意风险管理,所以一定会带动这些衍生品和风险管理交易非常大的活跃度。所以我们可以预计,债券通推出之后,可能它本身的交易未必有多大块的活跃,但是由此会带来利率风险管理产品、汇率风险管理产品的这些交易的活跃,以及比如说跟债券相关的评级、信息披露机制、违约的风险处理这些方面。所以可以说会构建围绕债券通的交易和结算的生态圈,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新的业务,而且利用CMU现有的基础设施来提高运营的效率。
 
文章载于“悟空问答”(2017年7月6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