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资产管理:服务社会与经济的有效载体

 

李伟 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201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之际,编委会邀我作序,恰逢全社会都在倡导经济转型和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由此,我就资产管理与经济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谈点想法。

2012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改善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完善财富分配,而这需要依托于各类金融产品与工具作为载体。

在诸多金融服务工具载体中,资产管理业务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是资产管理业务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现代资产管理业务已经从过去相对狭窄的基金投资、证券投资等领域拓展出来,其内涵与外延也正在显著扩张,丰富的资产管理产品及其供应者和需求者共同构成了广义资产管理行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资产管理不仅仅是一项金融业务,它涉及到了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也涉及国民经济改革发展的诸多领域。

二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创新的过程。近年来,银行体系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与此同时,在货币紧缩条件下,影子银行体系也出现了快速成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政策紧缩环境下不同行业资产配置的现实需求。与此相类似,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历史上基础货币投放增速较高的时期,如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M2增速在多数年份里都达到1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管理业务就会应运快速发展,产品创新频出。如美国资产管理行业在19701982年间,共同基金行业总资产从476亿美元增长到2562亿美元,1982年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总额占到行业总资产的70%。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M2增速经过长期调整后又上升至8%-10%,这一阶段也正是ETF、对冲基金、结构化产品等创新加快的时期。

三是大力发展资产管理行业,可以为化解当前金融体系中的一些结构性风险提供备选的途径和工具。例如,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部分地方平台贷款债务问题的化解可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对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在保障房建设进程中,可以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介入;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新型产业的兴起,使得并购基金等并购重组产品的创新空间凸显;一些局部地区民间融资需求旺盛,中小企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从传统金融体系获得融资支持的难度加大,加快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特别是发展一些面向小微企业的直接投资产品,有助于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的市场化对接,从而为经济体系中的薄弱领域提供金融支持。

四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能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提供更有深度的市场支持。例如,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结算中的应用不断扩展,如何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各种金融产品、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更多货币管理和资产配置工具,就成为一个必然要面临的课题。分析二战后日元的昨天和今天,不无可借鉴之处。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启动日元国际化进程,尽管当时日本也在尝试发展货币和资本市场,例如在海外市场大量发行日元债券,发行日元计价的中长期贷款、允许国际投资者进入日本股票市场等,但总体来看,以日元计价的货币管理工具还不完善,以日元作为贸易结算的比例仍然较低,据推算目前日元在全球出口和进口贸易中的计价比例仅约为2%不到,在外汇和衍生品市场的交易规模也不到10%。因此,要逐步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平稳开放,需要加快发展有深度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和资产管理工具。

五是资产管理业务有助于优化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提升扩大内需的动力。经济转型要求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除了要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总量外,更需要优化存量资产配置,提高财富管理效率,才能释放更多的经济活力。当前居民所面对的财富管理产品种类偏少、深度不够,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资产配置结构性缺陷突出,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和存款,分别占51%32%,配置于股票、债券、保险产品等金融资产的仅占13%。而美国居民资产配置相对比较均衡,股票、不动产和保险养老金配置比例分别为30%28%23%,其他20%配置于存款和债券。虽然,这种配置结构有其适应美国过度超前消费的一面,但是,这种对比直观反映了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工具的匮乏。另一方面,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开始出现分化,阶段性的通胀压力使得中低收入阶层需要低风险的保值工具来对抗通胀;中产阶级则需要更为灵活的资产管理产品来平衡当前消费与未来保障,提升生活质量;而高收入阶层对个性化的财富管理要求也明显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大资产管理行业,特别是财富管理行业的空间巨大。

资产管理业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研究和探讨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持续而又重要的课题。巴曙松研究员和他组织的研究力量,六年来一直关注资产管理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坚持每年出版一本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报告来记录和评估这个行业的演进历程。回顾他们这几年的研究重点,从最初重点关注共同基金产品,拓展到关注财富管理的模式创新,再到近两年延伸至与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相关的股权投资、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等研究,这些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本身也反映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边界的拓展。与往年一样,今年的资产管理报告就业界关注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包括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内在创新逻辑、对冲与结构化的资产管理投资策略、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宏观影响与微观作用、股权投资行业经历高速发展后的未来方向以及信托行业的成长法则与未来展望等等。这些都是当前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课题,许多课题无论是理论思考还是实践探索当前都可以说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希望他们的研究可以引发更多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以促进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是为序。

 

 

附件是近年资产管理报告网上链接:

资产管理报告2011年http://t.cn/auvxAM

资产管理报告2010年http://t.cn/zOQUu1K

资产管理报告2009年版http://t.cn/zOZBcI4

资产管理报告2008年版http://t.cn/zOZBcIJ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