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总需求回落中通胀持续攀升难以为继

■巴曙松      专栏

 

   自2010年以来,一系列宏观紧缩政策出台,例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化、房地产调控的严厉推进、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加息意味着中国的宏观政策已经着手从应对危机时期的超常规刺激政策中逐步退出,回归宏观政策的正常化,从而通过抑制总需求的过快扩张来避免通胀预期的进一步强化,在加大蔬菜和粮食等供应的同时,弱化通货膨胀持续抬升的总需求环境。

 

  与2007年“双防”时的情况对照,目前所采取的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工具基本类似。

 

一是控制投资增速。根据宏观政策的统一部署,各地普遍调低了“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速目标,对于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各地均定在15%—20%,相对于2010年全年23.8%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下滑,同时对于房地产的严厉调控更是对投资需求的巨大限制。预期下一阶段会继续要求地方政府在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化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是提高利率,并适度加快汇率升值的步伐来抑制输入型通胀。2010年10月份以来,央行已经三次提高贷款利率,累积效应未来将逐步显现,从而对投资的盲目扩张形成一定抑制。

三是控制流动性。目前已经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直接反映就是金融市场流动性一度出现明显紧缩。这种阶段性的显著紧缩既有宏观紧缩的原因,也有季节性的原因,还有金融机构没有适应新的政策环境而习惯性地继续大幅扩张贷款等原因。从1月13日这一新年的最低点算起,Shibor(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隔夜利率和Shibor周利率分别从1.9157%和2.3075%,达到27日的7.999%和8.4058%,创下48个月与36个月来同种利率的最高记录。在具体的政策操作方面当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紧缩政策应当避免公开市场的短期大幅波动,但是紧缩政策开始在金融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则是事实。

四是紧缩信贷。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受制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自我约束、股份制银行由于存贷比监管限制放贷能力减弱之外,一些地方法人由于没有被涵盖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之内,同时对于监管严厉度的判断不足和侥幸心理,在1月份进行了较快投放,导致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1月末对其进行了严厉调控。

 

目前看来,2月份的信贷调控依然会较为紧张。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指标来看,PMI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虽然存在一定的季节因素仍需要观察其走势,但也反映了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在逐步显现。

 

在总需求回落时,通胀持续攀升将难以为继。中国的通胀压力往往由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经济持续扩张则是推动通货膨胀的外部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最终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并由此进一步由短期冲击演变成全面通胀,需要经由总需求持续快速扩张的条件加以传导。从传导机制上看,一旦总需求的过度扩张态势确立,通胀预期则会强化,本身容易大起大落的食品价格则会在通胀预期的刺激下经由流动性的推动、供给与需求的边际调整而被拉起,从而成为短期内助推CPI冲高的驱动力。

 

因此可以预计,随着总需求预期中的稳步回落、蔬菜价格节后的明显下降,食品价格更大幅度冲高的宏观环境与触发冲击因素都将有所弱化。虽然外围美国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有可能扩大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但是,在考虑CPI时应该将短期周期性因素与长期趋势性因素作明确区分,只要总需求的回落预期明确,那么这种周期内的外生冲击虽然有可能使CPI在某个月份有所抬升,但不至于失去控制。

 

另外,不少研究者关注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对物价的压力,但这并非仅仅是2011年的新问题,而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趋势性和结构性的问题。

 

如果后续政策陆续到位且宏观政策逐步发挥效果,可以预期一、二月份CPI高点可能就是上半年甚至全年高点,而货币紧缩的力度也将是最为严厉的,虽然后续的政策如上调存款准备金、差别化存款准备金调节信贷、央票发行对冲流动性、信贷窗口指导等一系列政策仍会在不同时段得到不同程度地使用,以进一步创造稳定物价预期的货币条件,然而类似于一二月份如此密集叠加的紧缩环境难以重现。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