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只是通胀,更是通胀经济
为赵晓《通胀经济来了》作序
 
巴曙松 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自然引起了更多广泛的关注,一次在向几家美国位列前茅的资产管理机构的研究与投资部门的负责人讨论介绍了中国的通胀预期管理与防止经济二次探底问题之后,我反问他们:那么请你们也介绍介绍,你们认为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究竟是二次探底,还是通胀压力?

这些专业人士有了片刻的犹豫。金融危机之后,我发现来自华尔街的专业人士开始慢慢体现出谦逊的美德。然后他们说,尽管现在许多人还在担心美国经济复苏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大量投放的货币,廉价的资金,在相当时间内会一直保持的低资金成本与低投资回报水平,使得美国的企业在补充库存带来的增长之后,必然会增加投资,因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大,真正应当担心的,还是通胀。

这些分析人员的判断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促使我经常反思,一个流动性异常充足的时期、资金成本低下的时期,对于金融市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十分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看来也是赵晓教授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题目,而且他在思考之余,还拿出了一本系统讨论这个现象和问题的专著《通胀经济来了》。通读全书,赵晓教授反复强调的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时期,面临的并不仅仅是短期的通胀,而是一个更为全面的通胀经济,而信用货币的大量发行则是其中的直接导火索之一。

如果看一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其膨胀的速度确实令人惊讶;而同样对照一下中国在2009年以来投放的信贷规模,也同样让任何一位即使长期从事银行信贷业务的专家惊讶。

短期内来看,信贷投放出去,扭转了经济的下滑势头,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全球大衰退重演,同时似乎物价也并不高,整个2009年中国的CPI还处于负值的水平,但是,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中国来看,货币是不灭的,这么巨大的货币投入量,当它们去追逐有限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必然带来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而且我们还不考虑因为经济的恢复、企业和居民信心的恢复所带来的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这也是2010年中国的分析者担忧通货膨胀的逻辑,也是美国的投资者即使在物价处于低位也开始担心通胀的原因。

很多人都看到了通胀的苗头,但是,从这本书的阅读可以看到,赵晓教授比他们看得更远。赵晓教授发现,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但使得通货膨胀已经如影随形,而且使得经济增长的模型发生了改变,已经进入了通胀经济时代,或者叫全球泡沫化生存。

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但是通胀,更是通胀经济。通胀是一种价格的上涨,而通胀经济,则是一种长期的经济形态。

从这本书的分析看,所谓通胀经济时代,是说通胀将是可预期的长期性存在,通缩只能是暂时的短期性存在。但是,暂时的短期性通缩,会因为政府的救市行为而被磨平。在经济增长的时候,因为人们财富的增加,必然会有一定的通胀存在。当经济出现下滑的时候,为了拯救经济,政府必然要进行干预,在国外表现为投入大量的货币,在国内,不但表现为投入大量货币,政府还可以通过国有企业投资大量的项目,制造出新的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经济实现反转,通胀不请自来。于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始终处于通胀状态。

现在,政府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是通胀经济之所以出现的内在根源。在原来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中,政府是一个外在的因素,但是,在新的时期,政府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政府可以创造出自己的需求。2009年,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转,房地产价格高企,全球股市反弹,正是在这样的经济思维指导下实现的。

政府之所以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与政府的的职责分不开的。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问题不再仅仅是经济问题,对实体经济运行具有强烈影响力的政府,对于一个还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进程中的经济来说,强调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始终处于优先的低位,而通常来说,发行货币短期内似乎是最容易使得经济表面上看起来增长的手段。

如果赵晓教授所说的通胀经济时代正在成为现实,那么,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具备通胀经济学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通胀经济时期对宏观经济的走势有明确的把握,同时从微观层面也可以努力保护好自己的资产,不但不会让自己的资产因为通胀而被消灭,反倒可能因为对通胀的有效利用而实现增值;否则,通胀将会对我们征收巨额的通货膨胀税,使得我们的资产缩水严重。

赵晓教授在书中说:“从投资者的角度,如果你只有萧条经济学的思维,那么你在2009年可能会失去一个大机会,相反,如果你同时还拥有通胀经济学的思维,则你在2009年或将放胆一搏,并大大斩获。”

作为一个金融政策研究者,要习惯和认可这样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从现实情况看,随着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美元的大量发行,以及在较长时期内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一直保持的低利率水平,我们可能确实在进入一个通胀时期。从趋势看,除非全球经济确实出现了足以带动全球走出调整和低迷的、类似于此前的铁路和互联网这样规模的技术进步和技术革命,除非欧美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能够顺利推进,在此之前,我们可能确实需要正视这样一个全球低利率、投资低回报的时代,正视这样一个即将出现的通胀经济济时代,从而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也应当具备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但是,全球的央行试图通过投放货币拯救经济的行为,从长期来看不过是用一个泡沫掩盖另外一个泡沫,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效的释放泡沫风险,是我们必须应该加以注意的。

而作为普通人来说,则要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一方面享受通胀经济带来的好处,一方面规避其产生的风险,赵晓教授在本文中,提出了很多有关的建议,在结束语中也做了一定的总结,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多多受益。

关于通胀,我印象中有一句十分有趣的评论,说:世界上大多数钱财的抢劫,往往并不是用枪,而是用笔,通过用笔签发的货币发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美国家为了应对危机所进行的大量货币发行,也就意味着抢劫正在启动,值得我们关注。

2010年4月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