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随着数据流量使用成本不断降低,微信、QQ等社交APP能在用户手机端“长期在线”,并且能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语音服务,因此,手机号码的功能确实逐步有被取代之势。
 
一、以手机号码为识别的业务在下滑
 
据统计,中国移动2016年初互联网接入流量是302.2G,这个数字是2015年同期的1.8倍;而通讯业务方面,2015年初移动电话去通话时长增速是-3.5%,从2013年开始持续下降,在2014年初还是正值,2.4%。数据的变化明显能看到,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当中以手机号码为主要识别方式的通话、短信业务无论从增量还是营收方面都在一路下滑。
 
二、手机号码在短期内还有一定的存在的意义
 
尽管手机号的重要性在逐渐下降,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手机号还会继续存在,直到出现新的ID标识方式。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号码的作用就是“识别码”,或者说是一个个人ID标识,用以确定身份。
 
一个人的ID标识会有多种,在现实世界,包括身份证号等,从互联网端来看,APP用户UID就是属于他的身份标识。当互联网发达到通过APP也能实现点对点的联系,使用手机作为识别的概率必然下降,那么手机号码也就从通讯功能走向单纯的“ID号”。
 
人在社会中需要扮演多个角色,例如现在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5个手机号,用于不同的身份用途。同样,一个手机号可以连接多个APP、网站ID,因为各个ID属于社会体系中的不同利益体,而不同利益体的信息不共享。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类型的ID不易消失,只能一个被另一个取代。
 
三、技术发展对手机号码的传统意义的颠覆
  
随着技术的发展,eSIM卡的出现颠覆了以往SIM由运营商主导的局面。用户可以根据网络信号好坏、资费高低差异等环境因素,随时切换不同的运营商(携号转网)。同时,eSIM对移动设备、智能穿戴和物联网设备的促进作用很大,未来人们不用再怕忘带手机,有了eSIM卡,手机上的来电、聊天和各种提醒信息都会通过网络直接在智能穿戴设备上显示。从这一技术的发展上看,未来号码的重要性将被进一步削弱,接入的是身份而不是某一个号码。
 
综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应用为驱动,有不断创新的技术的支撑,手机号码的作用将逐步被替代。
 
文章载于“悟空问答”(2017年12月25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