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当前经济转型及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支付清算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2016年,我国支付清算行业迎来了双重重大变化。其一是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对外开放政策落地,其二则是专门面向支付机构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进入建设实施阶段。两项举措将对中国支付清算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推进整个行业市场形态及格局的重塑。其中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培养,加快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及创新转型,促进经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强化国际经济合作的多重积极作用。而网络支付平台的建立,也将实现节约社会资源、提升支付清算效率、优化市场竞争结构及推动监管透明化等多重目标。
 
从需求、供给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当前的经济转型、金融改革背景下,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来承担提供微观运行基础设施的责任,目前中国支付清算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从而将与金融改革的总体趋势息息相关。
 
一、从需求角度来看,经济转型、金融改革需要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
 
从总体金融改革的趋势看,当前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来支持经济转型。新一轮经济改革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促进经济转型为重要政策目标。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驱动,也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金融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以更加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和更加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来化解当前经济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需要以更加富有弹性金融体系来增强行业活力,并配合其他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提高改革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当前的经济转型、金融改革背景下,同样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来承担提供微观运行基础设施的责任。
 
从支付活动的发展规律来看,高效、市场化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国家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首先,非现金支付的出现源于对更高支付清算效率的追求,电子支付对支付效率的大大提高推动各国支付体系的变革,少数发达国家,如挪威、比利时、芬兰已经实现了无现金支付或者少量现金支付。其次,支付服务面临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动了支付服务分工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服务主体的出现,进而推动了支付服务行业的市场化。
 
二、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支付体系的效率和市场化进展良好,但支付体系的均衡、协同发展仍有待加强
  
200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国支付体系也历经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呈现出三个突出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现代化科技引领下的支付基础设施完善和支付服务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支付清算安全与效率的整体水平。当前,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影像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票据防伪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支付交易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使得各类支付清算活动的安全与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电子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围绕“支付便利”的直观特征和“安全高效”的核心目标,支付交易、支付业务处理等支付服务方式的创新也层出不穷,大大促进了全社会支付方式的多样化,较好地满足了市场经济下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
 
二是支付体系发展与市场化、国际化的关系日趋紧密,市场化、国际化对支付体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力逐步加大。总体来看,中国支付体系十多年来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体制变革和基础设施完善,例如统一组织开展的大规模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实现了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更新换代,推动我国支付类金融基础设施达到了国际水平;我国还适应支付体系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借鉴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制定支付系统核心原则等。
 
三是支付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从均衡、协调发展支付体系各组成部分的考虑来看,未来中央银行推进支付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工作重点可逐步从金融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向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以及支付结算监管效率提高等方面倾斜。而对行业主体而言,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资金流动“主动脉”功能的情况下,未来第三方或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发展重点则是通过行业应用的专业化个性化的精耕细作、产品服务的创新升级、基础设施的适配发展,来不断丰富、完善支付体系的“毛细血管”。
 
三、非现金支付业务——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中国的非现金支付业务总体规模快速增长、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形成以票据和银行
 
卡为主体,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为补充的工具系列,支付清算结算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支付清算法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和行业多维监管也不断完善。随着互联网覆盖程度的持续增加,非现金支付业务成为推动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的强大推t动力。
 
四、从趋势看,未来推动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的重点可以包括:
 
一是多元化。包括行业主体的多元化和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可以避免垄断带来的低效率,也可以减少单一市场主体无法保障业务连续性时对全社会的整体影响;支付方式多元化不仅可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而且功能相同的支付方式可以互为备份,提高支付功能的弹性。
 
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年终决算,中央银行都会适当调整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时间,这体现的是原则性基础上的灵活性。而在零售支付系统中,高效、便捷的纠纷处理机制同样需要高度的灵活性。支付清算行业各类服务需要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才能提高整个支付清算行业的弹性;在一些阶段性的银行间流动性趋紧时期,央行大额支付系统也可以灵活延长日终处理的时间。
 
三是多样性与重要性。基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支付体系也需要分层次和多样性。大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特定支付系统的存在适应了不同处理要求的支付交易的需要;借记、贷记以及各类信用支付工具的多样化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交易规则的经济活动的需要;预付卡、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也各有发挥其功能的“主战场”。
 
即使随着未来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支付清算系统、支付工具仍将发生各种演变,但根据其在整个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监管能级,仍将是确保支付清算行业富有弹性的一项基本原则。换而言之,对支付清算行业监管的弹性仍应依据重要性原则予以确定。
 
五、有助于继续提升支付体系弹性的重点发展领域
 
从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当前既能满足增强支付体系弹性的需要,又能适配于经济金融转型重要时期的支付体系建设,重点主要包括零售支付、系统跨境支付和金融普惠等三个领域。
 
第一,以支付便利和安全为主要目标,推动零售支付系统创新,服务于消费便利和扩大内需。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是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改革重在形成内需支撑中速增长的体制机制。而支付体系中,零售支付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推动跨境支付发展,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国际经验看,跨境支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和基础。 而从支付体系的视角来看,跨境支付业务的开展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有助于增强国内支付清算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弹性。
 
第三,继续深化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努力推动金融普惠,拓展基于账户的金融服务功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带动了账户的开立和普及,目前我国支付账户数量规模已经十分巨大。但从支付体系更富弹性的角度出发,账户普及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多元化的支付工具体系和多层次的支付清算系统为基于账户的金融服务功能扩展提供支撑。
 
过去十余年,中国的支付体系沿着高效、市场化的方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目前,从市场到监管,中国金融业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推动这个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对金融危机的反思,来自于实体经济的新需求,也来自于互联网等新兴力量的融入。在经济、金融体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未来中国的支付清算行业必然也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继续跟踪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巴曙松. 从金融改革趋势看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N]. 金融时报,2013-07-25002.
 
[2]王瑛. 2016年中国支付清算市场迎来重大变局[J]. 中国信用卡,2016,12:14-16.
 
[3]王淦银.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 中国信用卡,2016,03:50-53.
 
文章载于今日头条(2017年6月24日)
话题:



0

推荐

巴曙松

巴曙松

148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文章